APP下载

体育类考生的培养与输送方法、效果及建议

2016-05-30丁锋

甘肃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体育教师办学

丁锋

【关键词】 高中;体育考生;培养;输送;方法;效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088—01

一、培养方法

1. 把“体育考生的培养与输送”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进行研究

我校先后被评为全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特色实验校。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特色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强抓艺体教育特色和学科教学特色。并把这个理念作为今后的办学思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此,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深入开展,学校把“体育考生的培养与输送”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进行研究。

2. 构建体育类考生培养与输送的管理网络体系

(1)校长的领导和调控。校长应组织制订出全年培养总计划、目标生计划和毕业班工作计划,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认真对待和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2)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协调工作。年级主任和班主任主要做好协调工作,要熟悉培养的每位体育考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了解体育考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协调各科老师的教学工作。

(3)科任教师进行文化课辅导。科任教师要专门负责体育考生的文化辅导,要为他们安排时间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尽最大努力使之文化达到高考文化课录取线。

(4)体育教练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练主要要选好培养对象,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的体育专业成绩提高;做好体育考生的心理适应训练,带领他们参加体育高考。

3. 重视体育考生培养与输送的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

(1)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做好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要注重配制配齐体育教师,且他们的专业结构搭配要合理;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项体育人才。

(2)重视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障体育经费投入。学校每年要预算出场地器材建设资金,为培养与输送体育考生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3)重视教师待遇的提高,实行奖励机制。对于在培养与输送体育考生工作有贡献的,教学与训练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均给予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晋级时给予优先考虑,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重视组织体育活动和组队参与各种体育比赛。学校要定期组织一年一届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和春季篮球比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组织校运动队参加区级以上举办的各种比赛,为体育类考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技艺的平台。

二、培养与输送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合格人数逐年增加,开始向高校输送体育考生,办学效益初见成效。2006—2014年间学校依托构建的体育考生培养与输送的管理网络体系,取得良好的成绩,每年均有体育考生被大学录取。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学校上线总人数中占有一定比例,提高了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体育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 存在的问题。选材的问题和生源问题。目前,体育考生专业录取线要求相当高,因此,选择培养对象一定要选择身体素质好的;其二,确定培养对象时,须征求学生本人的意愿及家长的意见,不然培养工作将前功尽弃,有的学生会中途退出体育考生的行列。原因是现阶段的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还有一定的偏见,许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搞体育工作,不允许他们报考体育院校。

三、建议

1. 学校在培养与输送体育考生的工作方法上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学校要继续加大体育考生培养与输送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网络体系,要求职工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组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运作的有机系统,搞好高考体育科目的宣传,选好并确定培养对象。

2. 开发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努力创建更好的培养环境,加强体育考生培养与输送的课题研究,尤其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层次学校的工作目标列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创办体育班和体育训练基地。

3. 学校不能只注重升学率和考取多少学生,要转变教育的评价观,体育专业合格的学生虽然没有输送到高一级学校,但他们会流入社会,在局部地域提高群体运动技术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体育教师办学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