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30冯爱云
冯爱云
【摘 要】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常见的考评方式,指的是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标准,对单位各个部门的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能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本研究首先对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绩效评价导向下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为当前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考评方法。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各级政府为完成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保障民生,需要对财政性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分配,综合平衡,要求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范围进行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主要是由政府的各个部门编制而成,反映预算年度内部门的全部收入及支出。部门预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后者主要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支出计划及安排,具有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等特征,是对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有效监管,提高与改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对绩效评价导向下的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具体评价对策。
一、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实际意义分析
(1)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以及加强项目预算控制。对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确保立项依据的充分性以及可靠性;对明确可行的绩效评价目标加以确定,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运行。(2)改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项目资金管理意识,由传统单一的财务核算逐渐向参与整体项目管理与决策过程转变;(3)对事业单位项目投资中的资金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很好地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单位项目资金在支出环节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4)加强项目预算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对项目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控制,能够有效应对预算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并适时防控。
二、绩效评价导向下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约束力不强。
在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保持在一定增长速度的条件下,配套的财政支出同时也会保持持续性增长。在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时,由于实施的是总量控制,而且在对来年工作还不清楚的条件下,各个部门编制预算便会一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预算编制具有比较严重的经验决策色彩;另一方面,部门预算编制更多的是依据政策法规、会议决定以及党政领导等方面的批示,并未充分考虑部门的绩效战略目标与项目资金运行的绩效,这就直接造成部门项目预算编制缺乏较强的自主性及可预见性。在这种前提下编制的部门预算,使得财政部门与单位间的分布格局变得更为固定,从而使得资金在各个部门的分配不均匀,使得部门部分项目预算与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削弱了预算约束力。
2.缺乏具体明确的预算编制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预算部门对列入年度预算的具有特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在一定期限内产出和效果的计量。当前时期下,很多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时,由于绩效目标不够明确,使得项目绩效可计量性非常差,横向之间难以对比。部门职能以及战略目标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部门职能、中长期战略目标概述以及未来三年规划安排的重大项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设定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支付部门战略发展的具体途径、项目总的预算以及项目需求的投入情况、项目实施规划、年度绩效目标与绩效分解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因为绩效目标含义模糊,指标解释较少,部门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感觉难度较大,进度缓慢。此外,一般情况下,执行预算编制的多为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习惯与把工作重心放在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上,这会使得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绩效目标部分简单粗略,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目预算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预算编制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较为低下
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单位的领导对预算绩效评价的了解程度较低,并未真正地意识到绩效评价在预算编制中的重要性,使得预算绩效评价仅仅被动地浮于制度层面,并未将其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应用过程之中。对于各个处室,其所关注的焦点常常是预算的分配以及使用情况,而对项目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往往会被忽略。
4.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欠科学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本质是根据成本来对某个事件的效益加以分析,从而反映预算编制单位在政府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业绩。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对该事件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准确无误地核算,然后再对其所取得了收益加以评价。然而,对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原则,很难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全部成本加以准确计算。加上事业单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并非每个事件都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的评价的随意性也非常之大。因此,想要将效益进行量化处理,也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见,项目预算编制单位在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片面化地理解,自行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以对经济发展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衡量,从而造成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同时也缺乏公信力。
三、绩效评价下的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1.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制度,并对预算的编制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绩效评价目前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纳入绩效评价的部门预算仅仅限于目标清楚、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以及规模合适且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能够完全反映单位各个部门的支出情况。项目支出预算的来源,主要源于各级政府针对项目支出而构建的项目库,它是对事业单位项目支出进行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对于事业单位的所有项目,均应通过项目库进行申报、论证以及审核等,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项目纳入至部门预算之中。同时,项目储备库还需要根据项目目录库、简介库以及可研报告库三个层次相应进行构建,加强不同类型的项目入库、建库。
2.转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
对于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停留于制度化文字化层面的问题,各级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主动积极地转变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项目预算编制及落实的整个过程。由于目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进展较为缓慢,要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那么就应该将该项工作规范化以及常态化,使得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贯穿整个过程之中,持续不断地对预算编制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加以规范督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进一步加强政府预算信息公开
政府预算向整个社会进行公开是国际惯例,同时也是值得我国政府借鉴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向全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清楚以及更为确切的资金使用预算,更能够促进社会公众监督。首先,应该将预算科目体系逐步进行完善,不仅要根据支出功能来设置预算科目,并注意对教科文卫等方面的支出有一个客观性地反映,以有效反映财政支出的方向。其次,将绩效目标的设定与人大的预算审查相结合,切实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可以通过聘请审计、会计、税务师事务所或高校等经济类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帮助审查预算等方式,对政府收支预算进行审查和征求意见,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建议,再由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初审的情况,系统和完整地向大会主席团报告审查的结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绩效评价导向下,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属事业单位项目预算工作的不利因素。对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与最优化,向社会提供优质优绩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余一慧.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 中的运用探析.交通财会,2013(5).
[2]顾立霞.基于绩效评价角度的政府会计体系构成探讨[J]. 会计之友.2010(2):11-14.
[3]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0(1):11-12.
[4]“政府绩效评价课题组”.地方政府项目绩效评价 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