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阅读推广研究
2016-05-30张琦
摘 要:总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转变及阅读推广的创新发展,面对网络环境变化带给高效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转变、云舟的阅读推广模式等内容。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云舟;知识服务系统
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步伐,传统图书报刊的信息组织单元已不再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物理空间已经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幻,无沟通、无交流的科研和学习方式将要逐渐被淘汰。高校图书馆面对一个个封闭的“黑匣子”似的资源库、应用系统,动弹不得,改变不了,一直面临着如何创新管理与服务,开展全面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深入推广全民阅读的困境,改变和创新迫在眉睫。
1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信息素养是读者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1 ]。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影响着其学习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创新,信息素养教育逐渐被重视,逐步融入到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成为推进读者阅读和学习的重要工作。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对学院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各种网络课程、进行嵌入式信息服务等。
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有益于读者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读者的信息素养,并能够较好地弥补高校通识教育的不足。但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等技术的发展,读者更倾向于随时随地从身边的信息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及整理实现个性化的学习、阅读方式,来解决学习、阅读及信息检索中遇到的问题。
而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打破传统的图书、报刊信息组织形式,重构学术创博与知识服务新秩序。
2 云舟知识服务空间
2.1 云舟的内涵
“云舟”是北京超星集团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知识服务空间建设的理念[ 2 ],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一个虚拟空间,读者可以自由快捷地按自己现实而实用的需求筛选、汇集资料,构建自己的学术档案,记录自己以及与其他读者交流的阅读感受、创新思想并永久保存。
云舟域空间系统地探索如何能够随心所欲组织、展现和推送资源与服务,使读者自主、精准、快捷挑选获取资源,自由、有序、持久地保存和使用资源,建设属于读者自己终身拥有的“知识空间”,从而建立新型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全面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2.2 引入云舟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云舟域空間知识服务系统是一个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全终端学术交流平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引入云舟不但具有主客观、现实的需要, 同时还具备理论基础和发展条件。
2.2.1新的资源服务模式
云舟紧跟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集多功能于一体,通过手机客户端等移动设备,不仅可阅读图书、期刊、报纸、视频等传统资源,还可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订阅相应域专题。不仅能为学科馆员提供建立专题库的平台,而且每个读者都可以创建自己的专题库,自由、快捷地按照自己需求采集图书馆资源,订阅课程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云舟平台发布课程消息、通知消息、入馆培训内容、查阅读者订阅量和阅读量等功能。
2.2.2智慧的个人空间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虚拟空间,可以永久保留,通过空间可以记录阅读感悟、学习历程、笔记等。读者不仅可以在空间获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可以查到我馆馆藏书籍,查看和订阅我校师生自己制作的专题,同时可以建立读者自己的主题订阅库,并在空间发表阅读感受和创新思想。
2.2.3多样化的学术交流
通过平台,各高校的读者之间也可以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读者可以查看好友的书房,共享笔记等,也可以建立不同的学术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发消息等方式及时沟通思想,实现读者之间协作和交流的互动关系,更有与一流学者、专题作者、专题读者直接交流的机会。读者还可以通过云舟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专业测试,与教师进行问题沟通和提出建议,反馈日常学习进程和情况。
2.3 云舟专题制作
高校图书馆基于云舟创作和交流平台创作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专题,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推广,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沉淀和发掘文化底蕴,并积极推动和引导学校的全面阅读推广方向,同时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3 结语
通过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平台,各高校图书馆分享和交流信息素养教育成果和经验,以应对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信息环境带来的挑战。
我馆现共制作24个云舟专题,包含信息素养教育、古籍医典、走进图书馆等内容。其中,信息素养教育专题“活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理论讲述,重视从培养能力的实用性出发,提高读者独立自主学习、追求新信息、运用科学的意识和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在云舟的域空间内,每一个人、组织和团体组建的资源包就是一个“域”,一旦关注某个域,意味着所得到的不再是一个缺乏互动关联的资料列表,而是一组经过过滤、组织的高度相关的资料集,极大地改善了靠资源搜索和检索技巧获取信息的瓶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02):95-101.
[2] 马洪丽.基于“云舟”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7):83-84.
作者简介:张琦(1988-),女,汉族,吉林人,硕士,初级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文献利用与整理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