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ESP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6-05-30徐海美

科技资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徐海美

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ESP教学能够培养具备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文阐述了ESP在中国高校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学生的客观需求,并提出了通过ESP教学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策略,探讨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b)-0116-02

1 ESP教学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教学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ESP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从20世纪70年代末ESP教学引入我国到21世纪ESP研究在国内蓬勃兴起,研究领域和范围更为广泛和多元,涉及ESP的性质和范畴、ESP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训以及实证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2 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在ESP教学领域,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者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细致、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语言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将要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等因素是进行ESP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进入大学后,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学习能力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学生未来语言熟练程度,以及制定下一阶段学习目标。进入专业学以后,学生在专业领域外语语言需求也不同,科研型专业人才要阅读英语专业文献,针对这样的学习者,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管理型人才需要很强的语言交流能力,教学目标应该是加强专业英语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科学需求分析需要把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专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

近几年开始出现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关注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包括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和职业目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要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与学生的学术目的和职业目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即是ESP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者应该确定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能力。

3 ESP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今后10年任务:“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设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ESP教学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3.1 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

高等学校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有着扎实专业基础、较高英语语言水平、熟练掌握专业英语。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要围绕这个目标,以学科专业为导向开设相关专业的ESP课程。

作为大学英语的发展目标,ESP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为国际交流作支撑,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是制定ESP教学的核心,专门用途英语是通用英语的扩展和延续,是为培养实用人才在通用英语教学基础之上进行的拓展教学,切实的教学目标决定英语教学的其他要素。

3.2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实现ESP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学生的语言需求之一是职业发展,其工具型动机就很强,教师就应该为以输出驱动输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专业英语知识。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采取支架式教学,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3.3 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接受过ESP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够比那些只接受通用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生更有效、更准确地胜任各种交际活动。在本科阶段,通过开设通用英语,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语言基本技能得以提高,在达到基础目标后,开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让课程有效衔接,EGP+ESP式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人才有效模式。在教学工作中,要广泛吸取国际教学中先进的经验,探索有效的ESP教学新模式,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由于授课内容与目标不同,教师授课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学生的个性和专业领域工作能力得到发展,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发展空间也将更为广阔,促成英语教学中的双赢。

3.4 学生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教育重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ESP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合作迅速掌握知识。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激励学习者主动学习。ESP英语教学新模式能够培养大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让大学生掌握满足工作需求的专业英语,使大学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接轨。英语教学要正确认识人才需求形势,进行多元ESP课程设置,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模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语言和文化科技知识相结合的教学。

4 结语

普通英语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加强专业英语教育,才能够满足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社会要求。专门用途英语代表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完美结合。社会需求是ESP发展的主要驱动力,ESP在中国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5.

[2] Robbinson,P.C.,ESP Today:A PractionersGuide[M]. Her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91.

[3] 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 ——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5] Wilkins P.Notional Syllabu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构建“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理工科类ES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