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多元解读

2016-05-30刘春太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素质能力

刘春太

摘 要 多元解读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多角度认知文本,拓展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彰显个性,塑造人文精神。教师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紧扣文本内容,揣摩语言,多角度、全方位品味领悟。

关键词 多元解读 素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37-02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个体体验和感悟,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过程中,读者有充分的能动性,有巨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阅读结果千差万别,“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能让学生多角度认知文本,拓展思维,提高水平,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彰显个性,塑造人文精神。多元解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

一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前提条件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再创造,不拘泥于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文本,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要构建平等课堂和平等的师生人格,才有利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师生不平等,学生情感、心理上与教师存在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变支配者为引导者、合作者,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探讨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教学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让同学们共同探讨,敞开心扉,自由畅谈:有的读到童心美好,纯真可爱,有的读到年幼无知,做事不周;有的感到友情珍贵,情谊深厚,有的感到现实残酷,铜臭十足;有的觉得父母生硬粗暴,不理解子女,有的觉得我们做事要周全,多和父母沟通;有的批评妈妈的强势,有的批评“我”的自作主张;有的赞同友情无价,有的默认物质就是基础;有的认可妈妈泼辣干练,有的鄙视小市民过分计较;有的认为友情就要用礼物的珍贵、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有的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学生的种种解读,教师都要尊重,恰当引导。只有以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见解,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才有课堂上师生心心相通、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文本的多元解读才能真正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 、找准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好多“看点”,似乎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是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点,提纲挈领。文本的多元解读可以从以下两点切入:

1.紧扣文本内容,多角度领悟

一篇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摇曳多姿,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如教学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同学们有的读到了端午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有的读到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读到了人生的意味,有的读到了儿时的欢乐,有的读到了家乡的美好,有的读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读到了闲适,有的读到了和谐,有的读到了眷恋,有的读到了热爱……

又如教学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让同学们交流,他们有的理解到旧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落后,有的理解到生活的艰辛,有的理解到友情的珍贵,有的理解到父爱的博大深沉,有的理解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的能力,也让学生学到了多元解读的方式方法。

2.揣摩文本语言,品读意味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有如清风,描物写态,细腻动人;有如惊雷,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如绿叶,质朴无华,淡定实在;有如鲜花,娇艳华美,灿烂迷人……同时汉语言又具有朦胧、模糊、多义的特点,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内容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一语双关,甚至一语多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在品味文本语言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如品味杨绛《老王》的末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同学品味到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变处境;有同学品味到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关爱还很不够,没能真正改变老王的境遇,所以感到愧怍;有同学品味到作者一家蒙冤受屈错划右派,经常挨批挨斗,当时社会就是不幸者,作者却认为自己是有幸者的包容和大度;有同学品味到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博爱之心。

又如《我的第一本书》的末尾“人不能忘本”,“本”在这里指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和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人生的勤奋,人生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等等。

解读文本并追寻意义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过程非常重要,多元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意义重大。在充分把握文本,不脱离作者,不脱离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多元解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视野为构建基础,既能让学生多角度的认知文本及其意义,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活跃学习气氛,提升素质,激发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表达、综合分析、创新创造等各种能力,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素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