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6-05-30张潆心刘芳

科教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PBL教学注意事项高中历史

张潆心 刘芳

摘 要 PBL教学法是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仅仅把一个问题交给学生,而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的,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这些学生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得出结论。PBL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得到改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历史教育有重大帮助。

关键词 高中历史 PBL教学 应用步骤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69

Abstract PBL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only to give students a question, and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re students play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complete,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the platform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help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nalysis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so that they in face the problem can make the correct judgment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ethod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s improv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s fully mobilized. 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is of great help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PBL teaching; application steps; notice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界得到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受到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于是在其它学科领域的教学应用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高中历史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利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处于设计问题的环境下进行主动性学习,激发和支持学习者思考问题,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探究,思考学习的过程与内容,使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得到增长。

1 高中历史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作用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词汇的缩写,即“以问题为本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北美”是美国精神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1969年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②在PBL中,学生需要面对许多真实情景中出现的比较难懂的、结构残缺的、有深层含义的问题。希望通过PBL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能掌握相互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要领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理解存在于问题中的理论知识。“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③历史学科本来就是学习过去存在的事物,没有办法直观了解,有一定复杂性。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历史课堂中使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探讨和分析有关历史问题,习得历史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史为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以更加成熟的认知水准、更加客观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和今天的现实社会,更加理性地处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难题。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PBL“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教师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合适的历史问题来作为教学的材料,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质疑、判断、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使得学生在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⑤并且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历史视野出发,贴近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充分吸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教学的实践性。通常的历史课较为严谨、枯燥,采用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课堂所存在的限制,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可以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既可以得到巩固,也能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到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去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同时,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去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并不会出现的理论知识。

(3)提高综合能力的完整性。PBL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学生们根据教师课前所预留的问题,开始全面地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且能切实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以相对严谨的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素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既要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有辨别地吸取他人的观点,这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力求共赢的团队精神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高效果考查评价的科学性。PBL教学模式采取定量性样本考查,对学习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观测,避免出现知识零碎分散的现象。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能力、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查,这种评估系统增强了在判断学生学习效果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与课程的推进及知识内容的深入形成最优循环。

2 高中历史课中PBL模式的应用步骤

PBL教学法将历史教学中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希望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以此来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总的来说,PBL教学法的构建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PBL教学时首先我们要创设问题的情景,“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⑥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历史知识前后具有衔接性,根据历史这种特有的连续性创设情境。第二、提出假设性问题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老师在课上更能吸引学生,通过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成立小组,这个环节较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成员推举一名学生作为负责人,每个小组制定自己的规范,然后由负责人分配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在分配任务时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承担一项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扩展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们,并且协调小组成员,以确保他们在进行的过程中不偏离题意,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引导,检查各成员参与情况,适当帮助调节小组成员分工。

(3)课堂讨论,这个阶段是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按照顺序各个小组派一名发言人阐述观点以及理论依据,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后续补充发言;都发言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发言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质疑,不同观点之间相互补充纠正,加深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4)总结评价,总结反馈成果汇报会后,教师必须进行归纳评价,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采用PBL教学模式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不同的是,PBL的教学评价不只关注问题是否被解决,还注重整个学习过程、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懂得筛选资料、多媒体运用熟练程度、口头表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通过这些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

3 高中历史课中PBL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PBL模式教学围绕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展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但是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3.1 问题设计是否恰当

PBL的教学模式都是围绕问题设计的,也就是说PBL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核心是“问题”,因此问题的好坏是PBL成败与否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既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又能利用其它学科学到的知识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在讲到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城邦分布图提出问题,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政治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回答这一问题。

3.2 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

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问题也不能过于难,是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回答出的。例如在讲到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秦朝开始皇权是如何一步步达到顶峰,而相权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削弱的?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经学过的各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更易于学生理解。

3.3 教师是否积极配合

对于年龄稍长的老师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接受得较慢。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教学经验有限,难以准确理解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可能在会使应用的初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两种情况学校可以采用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例如组织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在理论方面加深教师对PBL教学法的准确理解。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PBL教学体系,采用示范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亲身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体会PBL教学模式。再比如说对于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的教师,学校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解决。经常举办一些教师技能大赛,多让年轻的教师参加,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再相互交流中进步。同时可以使用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形成竞争意识,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改进。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强调了对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经常鼓舞学生去自主学习,抱有探究问题的精神。与此同时,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也逐渐发生转变,以前的高考命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现在慢慢地变为考查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和PBL教学的优点,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既现实可行,又意义重大。

注释

① 林建荣.儿科护理学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497-498.

② 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6):7-9.

③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31.

④ 李芒,徐承龙,胡巍.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8-11.

⑤ 王春永,赵军.乡村初中历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的调研[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97.

⑥ 王丽娟.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151-152.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注意事项高中历史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