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运用教学原则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6-05-30张淑英

甘肃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关系语文教学

张淑英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认识事物;语言文字;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47—01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体现了语文教学与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综合性、阶段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上述原则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恰当运用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的关系

语言文字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学生是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描述的种种客观事物的,既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两者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学习语文有它自身的规律,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要在听、说、读、写中体现,听、说、读、写要靠字、词、句、篇来进行。认识事物离不开观察、思维,通过观察、思维掌握事物的关系、变化、发展,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统一起来,就要把培养理解、表达能力和提高认识能力结合起来。

例如,《蛇和庄家》这篇课文共三段。第一段,记叙了田鼠吃庄稼,蛇吃田鼠,保护了庄家。第二段,记叙了苜蓿要靠蜜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蜜蜂的活动就受到限制;猫吃田鼠,有利于苜蓿的生长。第三段,说明事物之间有简单的联系,又有复杂的联系。课文讲述的这种自然界的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学生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在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来认识这种规律的。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就能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它和所反映的事物结合起来,这就要注意借助图画、实物等,在事物的联系、比较中掌握字词。如,学习拼音字母a,教材上配着一位医生让小女孩张开嘴的图画。图中的小女孩扎着一条小辫其形如a字。这样学生在认识a的字形时,就和小女孩的形象联系起来了。又如,学“天安门”、“五星红旗”这几个字,学生在认识词的同时,头脑里呈现着两个事物的图像,从而认识这两个事物,建立了词和具体事物的联系,并建立了词的概念。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这种分析与综合,既是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与综合,也是对思想认识的分析与综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理解课文,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去理解课文。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通过观察、思维去认识所要表达的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论是识字、阅读,或是作文,都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三、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取,逐渐积累语言文字,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要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要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关系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