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6-05-30王文德
王文德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118—01
一、注重身教,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既是思想教育,也是行为教育。要实现有效教育,教育者不能只是将书面化的、理论化的道德规范、价值规范简单地讲授给学生,而应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进行思想、行为的交流和影响的过程。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精神,以身为教,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由衷敬佩老师,并因敬佩教师的学识和为人而产生对老师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当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和模范,以教师个人的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以教师的文明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养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抓好课堂,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在体现核心价值观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文化生活》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节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教学模块中,也充分体现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学中全过程融入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教学,更要重视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要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实际出发,正确确定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的接合点,将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物的行为事例和令人感动的事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如,在《文化生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生活与哲学》“寻求人生的真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热爱祖国、奉献人生的事迹,以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事迹等;同时要让学生广泛搜集爱国名人故事、事迹等,让同学相互介绍自己身边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灵魂。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的4个模块中,名称中都有“生活”一词,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实际,在学生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中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教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取得实际效果,应该以受教育者是否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主动践行为标准。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给思想理论教育赋予“生活”的生命和活力,利用高中生生活中熟悉的、感性的常见生活素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情感认同,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教师要在进行《政治生活》“政治权利和义务”教学时,扎实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自觉树立正确的公民观、权利观和义务观,让高中生懂得应该遵守什么义务,享受什么权利,为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