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金融专业“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30韩文琰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实践

韩文琰

摘要:文章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在总结本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分析总结出本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校企合作

通常将课证融合狭义地理解为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的融合。而根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据此要求,笔者比较赞同章安平和方华的观点(2008),他们界定了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把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的一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简单地说课证融合即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融合、职业岗位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以及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的融合。据此界定,笔者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总结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以供本校及兄弟院校参考与借鉴。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设置了金融与证券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合力共同教书育人的机制,在教学上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互动,課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本专业于2011年按照专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情况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及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了相关课程,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见表1),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即全方位融合,在课程体系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进行全方位融合设计;第二,教材融合,本专业教材选择上以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为主;第三,考核融合,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按照相关考试要求设计考试题目、组织考试。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及项目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服务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突出证书的获得,更加注重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对此,该专业设置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多个项目予以教学实践。

(一)校内“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内本专业设有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财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供学生们进行金融与证券基本技能训练,各实训室配备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个人理财、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等相关软件,并且本专业的教师均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校外“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外,本专业与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证券公司、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安信证券公司、银河证券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每学年该专业学生到这些校企合作单位进行6个星期的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学生进行总结,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训情况,校企合作建议与意见,并且教务平台要严格、详细记录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与校内外教师指导、实训项目作业批改情况。

三、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2010级、2011级、2012级该专业学生的取证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看,本院该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校内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问题

尽管该校本专业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多数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相关岗位的实务工作经验。对此,本专业要求教师每个聘期(4年)至少有2个月的挂职经历,但在具体操作上,一则由于没有明确挂职期间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等,因此教师一般选择兼职完成任务;二则由于挂职时间太短,相关合作单位无法让挂职教师真正顶岗实习或上岗工作,因此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对此笔者建议,从学校层面给出专业教师挂职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同时应该将挂职时间至少延长为半年。

(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

一方面,与教师专业提升问题相似,尽管每学年都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6个星期,但6个星期分两个学期完成,即每学期3个星期,扣除周六、日,每学期仅仅校外实习3个星期,校企合作单位不愿意将实质性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因此学生常常只能观摩或者处理一些简单事务,甚至成为合作单位的免费劳动力。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时虽然指定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但多数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沟通与交流,因此难以真实掌握学生的现场实训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延长到每学期6个星期,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促进学生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与交流。

(三)校企合作单位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交流、沟通问题

尽管本专业指定了校内教师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与交流机制,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校企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到学校讲课问题,由于兼课教师需要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报酬比较低等限制和打消了这些有实操经验专业人员的讲课积极性;(2)校企合作单位工作较忙,常常兼课教师无法保证上课时间,使得合作效果大打折扣;(3)尚未搭建校企合作单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平台,因此交流较少,难以把握双方的合作意愿与合作领域。对此,笔者建议对兼课教师严格管理的同时,要适当放开教师职业资格证要求,适当提高报酬,同时合作单位对兼课教师要给予时间上的支持,此外应加快搭建双方的交流平台,让更多教师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集思广益,提高合作效益。

参考文献:

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本项目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ZX2015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实践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