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6-05-30乔占泽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乔占泽

摘 要:从高校、职业指导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即高校将大学生职业指导制定为一项制度、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职业指导师进行精细化职业指导,以及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互助社团。

关键词: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16-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是人才供给结构的转变,由以前的人才供不应求到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人才从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全方面的要求,不难看出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有多大。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的满意度,就必须不断加强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实现高校职业指导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分析当前高校职业指导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对策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出现的问题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起步较晚,据文献资料显示,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于1916年初创职业指导,我国最早倡导职业指导的社会团体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同国外的职业指导相比,我国的职业指导发展较慢,因此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就高校方面来看,许多高校对于职业指导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虽然很多高校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职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并能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上,将职业指导视为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即可。实际上,职业指导远远不止就业指导这么简单,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2]。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往往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只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相关的讲座,而完全忽视了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培养。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缺乏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显得生疏且被动。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的职业指导工作隶属于校学生处,行政级别较低,权力小,这就使得学校中职业指导相关的工作不能得到其他部门的良好配合,因此实际实施的效果差。

从职业指导师方面来看,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指导是一门比较复杂和专业的学科,涉及到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从业人员需要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而我国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师是由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行政人员兼任的,以高校的辅导员居多,有的甚至是高校心理咨询处的人员临时充当的。不正规的职业指导师在指导形式上往往十分单一,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类似。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讲座形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够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仅仅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群体教育,把同样一种培养模型加在了所有学生的身上,缺乏个性化指导,因此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适用。不正规的职业指导师在指导内容方面往往也不够丰富,他们只注重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式、讲解就业政策、向学生传递就业的渠道等,而不重视讲解职业兴趣、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与社会关系等入职以后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十分重要的内容。他们所教的内容往往也是多年不变的“老本行”,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不能够与时俱进,因此使得学生受用效果不佳。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不足。职业指导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单单凭借职业指导师的指导是难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发展一个好的职业生涯的,还需要大学生自己做出相应的努力和配合。而现在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就开始过上安逸享乐的生活,把毕业工作的事情先抛之于千里之外。等到毕业将近,习惯了安逸享乐生活的他们自然会手忙脚乱,面对职业指导的时候也会显得手足无措。现在的大学生也缺乏对自我的认识,有些人在读了几年的大学之后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会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擅长于做什么样的事情,因此职业指导师在指导他们职业发展的时候也无从下手。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培养要尽早进行。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对策

1.高校将大学生职业指导制定为一项制度[3]。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被视为考察高校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定为高校的一项制度,既对高校的办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有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既然是一项制度,就必须有节奏地执行,这样就可以提高高校对于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职业指导师也会想方设法地实现职业指导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这就直接提高了高校职业指导的效率。作为一项制度,又一个好处是可以规范地实施。美国的很多大学都将职业指导视为一项基本的制度,因此在教学中不断灌输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且是按照规范有步骤地进行的。如第一年先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第二年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第三年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后一年指导学生写简历、参加面试等。如果将大学生职业指导制定为一项制度,那么中国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也将能够有节奏地、规范地执行,自然能够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成效。

2.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在高校人员运作体系上,应当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而不是随意任命其他行政人员兼任职业指导工作。其次,在职业指导师聘用体系中,应当选拔具备专业化职业指导技能的人员担任职业指导工作,而不能以心理咨询处的工作人员临时代替。再次,要对职业指导师定时进行培训和考核,淘汰掉达不到职业指导师专业标准的人员,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符合标准的职业指导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对于职业指导师的培训,不但要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更新,更要让职业指导师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因为职业指导师指导的学生是将要在社会实践中拼搏的人,如果职业指导师自己都缺乏实践,那么在指导起学生来便缺乏信服力。最后,促进高校间职业指导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同的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会有不同的制度和内容,通过交流可以学习到其他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优点,也可以让同行分析出自身在职业指导方面的不足,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扬长避短,不断地促进职业指导效果的提升。

3.职业指导师进行精细化职业指导。所谓“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除了给予普遍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和培养外,还需要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对学生做精细培养,不仅达到使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4]。精细化职业指导是个性化职业指导的一种方式,其表现在“精”和“细”上。在职业指导师方面,“精”是职业指导师要制定准确的职业指导目标,如当年应当在什么时间促进多少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细”是职业指导师要分阶段细化职业指导的工作流程,要明确在特定的阶段做特定的任务。在学生方面,“精”是要明确学生学习职业发展在各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如一年级的学生要充分意识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毕业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作简历等。“细”是对学生根据不同的衡量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以达到“因材职导”。

4.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互助社团。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是推动职业指导的又一个有效的途径,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互助社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教育环境,只要职业指导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前所述,学生职业发展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职业指导师的讲座教学当中,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所教授的内容的吸收率较低。而在职业发展互助社团当中,学生是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学习的效果通常较好。职业指导师可以帮助或者指导互助社团联系校外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那么学生便能够通过互助社团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够获得留在企业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互助社团还能够下意识地影响周围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更多的学生提早关注职业发展的知识,这在实际上大大减轻了职业指导师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俞飒.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特点及作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58-61.

[2] 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89-192.

[3] 王尔新.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322-329.

[4] 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89-91.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