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思德的家事国事身后事

2016-05-30

党史天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张思德红四方面军战士

1944年9月5日,天正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士小白正起劲地挖着窑洞。突然,洞体由于雨水渗透出现了崩塌。在这生死关头,张思德猛力将小白推出洞外,自己却被压在了窑里……他以身殉职,时年29岁。

父亲成为引路人

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是村苏维埃干部,也是张思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张行品,1878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韩家湾村,祖祖辈辈靠租佃几亩薄田度日,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张行品的妻子朱氏长期患病,生下张思德7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长子拉犁干活,累得吐血,死在地主的田里;次子生病无钱医治,死在父亲的怀里。家庭的惨状,令张行品痛不欲生,社会的黑暗,滋生了他强烈的反抗意识。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大巴山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社会上到处流传着“红军专门杀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打天下”的消息。张行品连忙步行到巴中等地打听红军消息,所见所闻令他深受鼓舞。1933年7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了仪陇城。几天后,红军下乡,张行品主动当红军的向导,挨家挨户宣传红军政策,配合红军抓捕恶霸地主。

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办事公道、严于律己的张行品被推选为韩家湾村内务委员兼土地委员。

1933年10月,张行品将未满18岁的张思德送到了部队,嘱咐儿子要多杀敌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再立新功。1934年8月下旬,部队要开往前线作战,张思德顺路回家探望父亲,吃了饭后就匆匆离开了。谁也没有想到,父子俩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20世纪30年代,张国焘在川陕苏区大搞“肃反运动”,制造了许多冤案,张行品尽最大努力保护本村受害人。但他却无力保护自己,最终牺牲在“左”倾路线执行者的屠刀之下,时年57岁。直到1987年11月,张行品才被平反昭雪。

长征路上不言苦

1935年3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冲破川敌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勇敢顽强,右腿中弹也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击毙敌军射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受到战友们的赞扬。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战士坚决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更加充满信心。

不久,红四方面军部队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水撞击着河中的礁石,激起阵阵浪花。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过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不免有些担心。这时,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还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勾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

张思德的右腿因不久前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

“我过!我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

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却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溜索。战友们都惊叫起来,而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

为了给部队开辟通途,张思德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前滑,终于顺利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进入大草地。当时,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通信营任通讯班班长。由于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加上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瘦弱,两颊深陷,面色憔悴,两脚也被草地的污水泡得红肿。但他眼晴明亮、精神抖擞,工作整天忙碌不停。每当有上级的送信任务时,他总是立刻行动,在泥泞的草地里艰难跌滑,从不叫苦。通讯班副班长见他身体不好,又事事抢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对他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送信任务还是大家轮流干吧!”张思德却说:“我们班好多同志年龄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趟。让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

身先死但魂永驻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思德所在的部队上了前线,而他却因伤病被编入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任副班长。由于张思德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完成任务出色,他于1937年10月入了党,后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当通讯班长。

1943年春,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队合并为中央警卫团,张思德被调去内卫班当战士。当年夏天,他又被分配去当毛泽东的警卫战士。能为毛主席站岗放哨,保卫毛主席,张思德心里十分兴奋而自豪,他深感责任重大,以加倍的勤奋、细致、周到做好本职工作。毛泽东对这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名利的大个子战士印象更加深刻。

194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于1945年4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前进行,其中一项任务是储备大批木炭,供700多个代表近一个月的燃料之用。为此,中央决定组建一个烧炭小队完成此项任务,因为张思德以前烧过炭,积累了很多经验,遂被挑选任副队长。张思德又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去了安塞县石峡峪。

为了多烧炭,烧出优质炭,爱动脑筋的张思德决定动手开挖新窑洞,然而一个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9月5日,天正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士小白正起劲地挖着窑洞。突然,洞体由于雨水渗透出现了崩塌。在这生死关头,张思德猛力将小白推出洞外,自己却被压在了窑里……他以身殉职,时年29岁。

消息传到延安,警卫队长古远兴立即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听了一怔,十分震惊又难过。听着古远兴详细讲述张思德遇难经过,他双眼湿润了:“多好的同志呀,就这样没了。战场上死人是难免的,后方劳动生产死人,太不应该了,今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又问及张思德的遗体在什么地方,准备怎么办。

“还在窑洞里压着,打算刨出来就地埋葬。”古远兴回答。

“那可不行。”毛泽东一脸严肃,带着几分生气地说,“马上挖出来,保护好。山里有狼,若是给狼啃了,就撤你的职!”他停顿了一下,扳着手指作了3点指示:第一,给张思德同志身上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给他站岗;第二,搞一口好的棺材盛放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来;第三,要开追悼会。他还强调道:“什么时间开告诉我,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9月8日下午,张思德追悼大会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举行。祭台上高悬着“追悼张思德同志”的大字横幅,后壁党旗下挂着张思德的遗像,下面摆满了用松枝和山花扎成的花圈。遗像旁边挂着毛泽东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毛泽东在杨尚昆等人陪同下来了,他神色庄重,腳步缓慢,拿起花圈,轻轻地放到张思德遗像前,低头默哀。中央警卫团团长吴烈宣布追悼大会开始,毛泽东与大家起立,向张思德遗像鞠躬、静默后,警卫团政治处主任张廷桢致悼词。

致悼词毕,毛泽东走上祭台,以沉痛的神情,开始了即席悼念讲话: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会后,秘书将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讲话的记录稿作整理后,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挥毫书写了“为人民服务”5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作为题目。

1944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全文刊载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

(摘自《文史月刊》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张思德红四方面军战士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为人民服务
——献给张思德
张思德“尝”百草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张思德尝毒草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