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探析
2016-05-30罗春婵侯智宇景晓杭
罗春婵 侯智宇 景晓杭
摘 要: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其覆盖面广、成本低、数据处理技术先进等特点与商业银行在多方面展开竞争。因此,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必然会受到影响,需要商业银行简化操作程序、区分客户类型,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58-02
引言
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渗透与融合日益加深,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兴的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加高效透明,在信息传递以及资源配置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优势
互联网金融即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或商户提供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渠道(谢平、邹传伟,2012)。与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普惠大众,覆盖广泛
依据长尾理论,传统金融更多地集中关注部分核心客户,众多处于“尾部”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张华,2009)。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集聚效应使大量长尾人群的需求与金融要素充分结合,大大提高了客户覆盖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资金供求双方在海量信息中比对选择,自行完成交易活动。
(二)成本低,效率高
传统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行为主要依赖于固定的营业场地,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通过打造虚拟的资金交易平台不仅降低了建设营业场所的原始投入,而且使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交易规模更大,交易成本更低。
(三)数据处理技术先进
互联网金融平台集中了用户海量的交易信息,利用云计算,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大幅度提高信息搜集效率。另外,大数据应用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分析客户消费信息、交易记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本文从上述三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出发,探讨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
第三方支付是指以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介,为收付款人提供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以及中央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它支付效率高,使用方便,满足客户随时的交易服务,有利于减少时间成本。
1.直接影响。支付清算和结算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导致原本由商业银行承担的这项功能转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一方面,这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地监测到客户的资金流动信息,不利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不利于银行对客户负债业务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伴随着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客户用于支付清算和结算额的活期存款资金相应减少。
2.间接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代销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间接影响。以余额宝为例,通过代销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产品,在提供“直接转账交易”便利之外,提供高于商业银行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及支票存款账户的职能,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来源。
(二)P2P网络平台的冲击
P2P借贷即“人人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模式,指有剩余资金并且寻求投资的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寻找到满足贷款人预期收益要求的借款人。一方面,P2P网络平台上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较高,极大地吸引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向P2P网络投资转移,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主动获取资金的一种间接方式,但与P2P的预期收益率相比,其收益率水平仍然较低,从而降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三)众筹的冲击
现代众筹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筹款项目,投资者为个人感兴趣或大众共同认可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实物众筹、股权众筹等多种形态。其中,股权众筹的主要特点在于投资者的回报为股权、资金等金融资产形式。众筹平台提升了全民参与感,发掘出了投资者感兴趣的产品,增加了投资品种,改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结构,从而导致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从存款、股票向包括众筹融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转变。一方面,众筹项目品种众多,从新产品的研发,到艺术、影视、娱乐、房地产等项目,从而降低了这些领域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从整个银行体系看,减少了从贷款到存款的转化;另一方面,股权众筹以其高风险、高收益、高门槛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展开了竞争,导致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的流失。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及转变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转变理念,积极迎接挑战。
(一)简化操作流程,吸引资金流入
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业务流程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在产品设计和销售时,商业银行应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依托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创新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便利、优质的负债方服务。
(二)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的可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优势,互联网企业可以学习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从而实现双赢。
(三)区分客户类型,开展市场营销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体存在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负债类客户进行区分与细化,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营销定位,吸引高净值客户的资金流入,扩展主动性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 张华.长尾理论在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金融,2012,(3):67-69.
[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