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尝试

2016-05-30张少宁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计算小学生能力

张少宁

【摘要】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花心思、精心培养,通过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做到经常化。同时抓住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及解决对策,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掌握计算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 计算 能力 有效

在小学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中,不管是“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或是“ 综合与实践”,都离不开计算。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随着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课标调低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学生越来越喜欢依赖计算器而不愿意动笔计算,不重视计算方面的学习,致使计算能力越来越差,尽管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这是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的制约。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打好口算基础。笔者坚持课前对学生进行三至五分钟口算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题量,课前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操作方法是:上课铃声一响,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口算本,数学科代表(或教师)用多媒体投影或口述口算题,5分钟结束后就马上公布计算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全对的同学举手,组长报本组口算全对的同学人数给数学科代表(或教师),即时统计出小组的得分,评出当天计算先进小组。虽然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但由于学生们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使这样的口算活动每天都精彩激烈。

学生为了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计算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举多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因为它的抽象性,看不见摸不到,尤其是计算教学,更是枯燥乏味。如何让单调刻板的条文规则,变成形象生动的数学知识,充分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彻底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是每个老师面临的难题。

教师如果按部就班的,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风趣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将使每一位学生兴趣投入,听有其效。

例1.计算3x+2x,老师问:3个果加2个果是几个果呀?这样形象又有趣,学生很快就理解并说出答案是5x。

例2.计算87×(100+1),学生经常写成87×(100+1)=87×100+1,老师及时点拨:这个“1”哭得好伤心啊,你知道为什么码?她说你很不公平,不依据乘法分配律,欺负她小个子,不把87分配给她,现在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愉快地进行订正。

例3.计算58+712-38+512=,部分学生经常写成58+712-38+512=(58+38)+(712-512),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往往听不进记不住,如果老师问:38姓“+”还是姓“-”?512姓什么?38和512好伤心啊,你毫无道理的帮她改性,她不服啊,你交换她们位置的时候要連同她的姓氏一起移动啊。这样幽默的语言,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学得轻松。

适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愉快接受数学知识,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三、掌握简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

(一)掌握运算定律,优化计算速度。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必须要熟练掌握“五大定律”和“三大性质”,即“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商不变性质”。

(1)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如:13+47+87+53

=(13+87)+(47+53)

=100+100

=200

(2)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2.5×3.2×0.125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9.7×6.5÷9.7÷6.5等。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 如:(1118-1512)÷136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1.53×73+27×1.53。

(4)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863-(863+340)。

(5)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运算( 如:72÷(9×5)。

(6)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7)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2)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3)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4)简算也是计算,是将硬算化为巧算。(5)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及能力,并能培养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工作习惯。

(二)重视错题分析,避免盲目简算

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样的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的确,这种题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受到数字干扰,一看到要求就盲目地进行简算,结果出现如下的错误:

47-37×14=47-37)×14

11÷15+45=11÷(15+45)

38+58÷18+38=(38+58)÷(18+38)

乘法分配律形式多,应用广,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必须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不断加强练习(学生经常出现如下错误:2.76×101=2.76×100+1; 3.5×99=3.5×100+2.5×1;45×4.6+45×5.4=(4.6+5.4) ×45×45等)。

乘法分配律有正运用和逆运用。由于乘法分配律的变换形式比较多,也就成了较难掌握的类型,它既是简算的重点,也是简算中的一个难点,不过,它有一个本质的特征:在和或差的每一个部分,乘法中都含有一个公因数

因此,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在计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三)培养思维,体会简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喜欢用简便方法计算,因为学生感觉用简便方法计算容易出差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简便算法的优越性和学会简便算法的必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多种思路去思考,对于发展思维,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计算7677×78。学生往往都按部就班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7677×78=76*7877=592877。这样计算比较繁难,容易出差错。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观察一下数字间有何特点,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广泛讨论后,得出如下两种解法:(1)7677×78=7677×(77+1)=7677×77+7677×1 =767677。(2)7677×78=(1-177)×78=1×78-177×78=78-7877=767677。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选择优解。

在刚学化简比时,当化简0.125:1时,学生往往只会按例题讲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化成最简整数比,即(0.125×1000):(1×1000)=125:1000=1:8。

猜你喜欢

计算小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