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崛起

2016-05-30熊晓兰

科教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动力供给侧高校教育

熊晓兰

摘 要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提出的“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不仅得到习近平主席的肯定,也给我们高校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是成功的,但是在质量上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力图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绿色崛起”的科学内涵,并对我国高校教育“绿色崛起”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崛起 供给侧 高校教育 新动力

“天人合一”是古老的生存智慧,“绿色崛起”是今日的普遍共识。“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提出的“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不仅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也给我们高校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1 准确把握“绿色崛起”的科学内涵

早在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 “绿色经济”这一理念。他认为:“绿色崛起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绿色崛起”包括环境和发展两方面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两座山论”指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强卫书记在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详细阐述了绿色崛起的实质和内涵。他强调: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制定绿色规划、培育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品牌、实施绿色工程、发展绿色产业是绿色崛起的主要内容,实现环境增值、社会和谐、生态提升、经济发展、人民幸福。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是绿色崛起的核心要义,推动及实现绿色发展是是绿色崛起的根本路径。提升并巩固生态优势是重要基础。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是根本目的;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有力保障,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环境似水,发展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两者绝不总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改变发展方式,既可守住绿水青山,也可获得金山银山。

2 高校教育 “绿色崛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是成功的、质量上却存在一些问题。物理学家钱学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每每想到“钱学森之问”,笔者都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纵观国内高等教育现状,有以下问题阻碍高校绿色崛起:

2.1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

在高校,教授与行政人员本应隶属不同部门,教授在学术上拥有至上权威、行政人员在管理上行使行政权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高校实行的是校、院(部)、教研室三级层次机构。一般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部)、教研室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校长是党委的核心力量,院长和系部主任对校长负责,上传下达校长的政令及要求,制定相应政策制度,在行政管理和学术事务上,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人员,掌握较大的权力空间,而教授作为普通教职人员,无论是行政事务还是学术事务,很少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只能服从接受院及系部的领导。行政权力泛化抑制了学术自由的发展,行政部门评价干预教学效果,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2.2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校是为市场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的单位,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专业课程的安排,理应契合市场的需求。然而,国内很少有高校成立专门机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致力于研究社会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论证并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设置等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所高校不可能在任何专业领域都尽占优势,部分高校对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贪大求全,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很多企业用工荒与毕业生失业严重的矛盾现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高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的。

2.3 考评标准与教育机制僵化

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制度的僵化。在教师队伍中,为什么会出现汶川地震当中的范美忠“范跑跑”,浙江温岭颜艳红虐待儿童,海南万宁校长陈在鹏性侵小学生等事件,笔者认为根源在于法治教育制度的滞后和缺失。2003年国家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型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虽然这种观点深入人心,但人才考评和晋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从论资排辈走向以学历、论文为主的另一个极端,人才战略难以取得实效。所以强卫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绿色崛起关键靠制度。

3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教育“绿色崛起”的几点思考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经济层面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给社会多个领域带来震颤。经济改革势必引领着教育领域的改革,高校存在的上述问题也在呼唤着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3.1 学术与行政并存二元系统

为了行政权力部门与学术权力部门各司其职,更好地发挥互补的作用,高校内部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存的二元结构。高校建立两个系统:一个以教授为核心的教研室、学科、研究所自下而上的学术评议体系,发挥教授在学术决策和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归还教授学术自治权,减少外部力量的干预;另一个以院长为首,建立董事会、校务会、评议会一个自上而下决议行政机构,两个系统平级运行、并行不悖。

当然,这两个系统都隶属高校,并不是两张皮,所以学术权力体系与行政权力机构也需要加强互动和交流,在学院董事会的一级的决策机构中,平衡和多样化其成员构成,吸收教授在管理层面的建设性意见。另外,高校也需要走出象牙塔,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家、社会名人、当地官员多沟通、多交流,邀请他们参与制定学校大政方针、政策,甚至可以任命其担任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重要成员,参与决策、筹划经费等事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高校只有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和紧密合作,才能越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3.2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

高校人才培养应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服务与各高校协同创新,助力经济的绿色崛起。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对接的检测预警系统机构,该机构作为媒介,定期互传高校和企业发展动态的详细数据信息,定期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拟合度进行综合考核,促使高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便高校更快捷地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同时,企业及时为高校传递人才需求信号,有效避免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的脱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毕业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是针对毕业生毕业后,因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欠缺等因素不能就业的学生,在当地劳动就业部门取得证明后,向学校申请接受进一步的职业再适应性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借鉴并实施了毕业回流教育,有利于高校面向市场进行实质性改革,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3.3 教育立法及教育自治制度

改变现行的以“行政”治教的制度,完善教育法规,在依“法”治教的基础上,实施学校教育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教育能力制度,教师再培训制度,教师职业生活保障制度等,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专业性强的领域着手,在同一个平台上,从品德、知识、能力等多维角度,根据高校的类型和层次,构建多元教育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9).

[2] 李奕.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6(1).

[3] 孟庆艳.高校教育绿色理念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12(5).

[4] 唐知运.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给力绿色崛起[J].湖南教育,2014(8).

猜你喜欢

新动力供给侧高校教育
乾县学习十九大再增新动力
健康中国的新动力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寻找医院发展壮大的新动力
航天新动力“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