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习近平同志的经济思想

2016-05-30易茁张文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举措新理念问题意识

易茁 张文涛

摘 要: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党的理论素养,组织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三次集体学习,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习近平同志也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思想,按照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做出了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科学论断,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深入了解这些重要方法、重要论断与重大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意识;新常态;新理念;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 F0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12-03

以问题为导向是我党的基本学习和工作方法。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并且认为,“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扬弃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对于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识和解决现实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使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要。这种学习和工作方法与唯心主义方法论不同,唯心主义总是试图将现实中的问题反应为思维中的问题,力求通过解决思维问题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就是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从实践上提供的社会答案。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和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就是对这个问题所做的理论解答。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就是对当时革命年代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哲学抽象,现在依然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而所做出的解答。按照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从多个方面对“问题意识”进行了论述。他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这些论述表明,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一同产生的,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包含这个问题的解答。马克思曾经说:“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同理,问题或者矛盾本身以什么样的形式向我们暴露出来,它们就会在怎样的社会形式中获得解决。就社会问题来讲,不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作为问题向我们暴露出来,而它们暴露出来方式,也就是我们从什么角度上把这些矛盾作为问题把握住。因此,我们把握或者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思想,也是我们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同时,我们要有全局观,我们现在的问题与过去的问题和将来的问题都是密切联系着的。现在的问题是由过去的问题发展而来,对于这些问题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必须把它与过去的实践和经验统一起来。我们党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建立在一个更长远的规划中,我们现在正处于实现第一个100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上我们前期工作的一些成就和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以一种质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整个生产力结构的大调整,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建设都需要更加彻底的改革和开放。因此,我们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可能更加巨大,需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我们党的思想和理论绝对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针对现实问题做出的归纳。这些思想都是在问题中的思想,这些问题都是在思想中把握住的问题。我们党的思想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出的理论创新。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才有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些自信不是因为这个理论符合了什么教条,而是因为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应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经济举措,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应对当前经济问题的新思想、新思路。习近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深入学习和认识习近平同志经济思想的新内涵对提高我们应对新形势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时期。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在危机中意识到新自由主义的世界经济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种世界分工中,发达国家发展虚拟经济,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实体经济。但是在这种体制下,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贸易差额不断加大,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消费拉动而不是本国的消费拉动。低廉的劳动成本是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工人提高了工资待遇,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后果,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产业链条立刻迁移。这种世界经济模式,使得很多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高速发展,包括亚洲四小龙等。但是,这也使东南亚一些国家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红利”的消失具有必然性,因为劳动者都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从国家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2008年危机之后,不仅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比如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东南亚等一些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转移,同时,发达国家也开始了“再工业化”过程,比如,奥巴马上台之后,实行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行了“再工业化”、“互联网+”等战略,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了工业4.0,日本提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正呈现出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三化合一的大调整过程中。我国是整个世界经济的缩影,发展的多样性使得我国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过程同时进行。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世界产业革命正在袭来,而中国正处于这次新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

为了应对危机,2008年,我国实行了一揽子4万亿的政府财政刺激计划,采用了经济的逆周期调整,从而使我国经济即便是在世界危机的大浪中也保持了高速运行。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时期,当年的GDP增长率为7.8%,2013经济增长率为7.7%,2014年为7.4%,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6.9%。面对这种新形势,在2014年2月份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7月份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后,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们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本来是习近平同志用来描述我国经济发展新特征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说明了经济结构对整个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决定作用。因此,经济的新常态对我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的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极为不利;但是对我国对外投资比较有利,因此我们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和布局。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中在建筑工程和基础建设领域,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上,我国具有技术与成本优势。因此,2014年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这对于加强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加强了这些地区和国家与我国西北、西南部的经济联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处于开放的边缘地带。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我们主要是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各项资金,我们输出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部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这也为“中国制造”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战略转变提供了物质支撑,可以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了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合力,我国还倡导建立了亚投行,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资金保障,也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这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资金条件。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剧烈变动,使得生产力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人才要素的竞争尤为激烈,从而影响到我国的就业领域。为此,我国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实施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政策。在发展中就业,在政策的保障中就业。而就业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而为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央要求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要善于培养人才,同时更要善于使用人才,不断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使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模式。经济越发达,创新人才就显得越重要。为此,我国实行了更为开放的人才战略,要“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了保证上述举措和战略的实施,为了使人、财、物和科学技术都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为之建立良好的政治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此,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作为思想先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为着力点,实施了优进优出、人才优先、就业优先、国家大数据等等十四项具体战略,这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党建,2013,(12):23-29.

[2] 唐任伍.习近平改革战略思想特征[J].人民论坛, 2013,(36):14-17.

[3] 赵树彦,苗绘.再论“问题倒逼改革”思想方法的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5,(7):11-12 .

[4] 徐淑芳.学习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J].学理论,2014,(5):25-28.

[5] 唐正东.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规律——兼论习近平同志的辩证思想[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5,(3):13-19.

[6] 蒋骁飞.可以“传染”的气度[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12):4.

[7] 林成.新常态视域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机遇[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2).

[8] 王思鸿.马克思“现实人”思想的多维辩证的现实解读[D].兰州:兰州大学,2009.

[9]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新举措新理念问题意识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邯郸河务局经营改革的初探
新理念下再启航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工会工作的新举措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