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研究之小说与电影
2016-05-30韩英花
韩英花
生态文学(Ecoliterature)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间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的特点。近年来,生态文学研究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生态文学研究的繁榮,主要原因是现实的,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面对危机,学者和大众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过错,才导致危及整个地球和所有生命的生态危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才能有效地解除危机,保证所有生命的持续生存?基于这样的思考,生态文学体现在了最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媒体—小说和电影上。
一.生态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1. 上古时代至十八世纪末
其实,上古时期,自然和原始人类的关系是和谐的。绝大多数群体靠很少的食物就可以存活下来。而且,古代神话中也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与自然万物密不可分,就想巨人安泰的隐喻一样,只要不离开大地母亲,人才能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电影《上帝也疯狂》就向我们展示了原始部落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以及现代文明对这一关系的破坏。
2. 浪漫主义时期
在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生态作品为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从1845年7月4日开始,在瓦尔登湖畔的一座小木屋里隐居26个月。每年为物质需要而劳动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六周。他的目的是要证明,人完全可以活得更简单,更质朴;更从容,更轻松,更充实!然而,简单生活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以物质生活的尽量简单换来精神生活的最大丰富!
3.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以来
生态文学持续发展,在20世纪,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成为了生态文学的典型代表。这本堪称科幻小说人类在贪欲和妄想的驱动下,使科技畸形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故事发生在未来,但根源是二十世纪,是二十世纪的科技癌细胞在未来的致命性扩散。作品以叙述者“雪人”的讲述开始。“雪人”是人類的唯一幸存者,他是未来世界的鲁滨孙,而整个地球则是一个荒岛,全球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了,纽约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蚂蚁山,密密麻麻的蚂蚁在山上山下川流不息。“雪人”的叙述从他如何在荒原寻找食物维持生命,不断闪回到二十世纪展开。
二. 生态主义与反生态主义作品分析
生态主义作品的中心是自然;而反生态主义作品的中心是人如何对抗并战胜自然。典型的反生态主义作品有《白鲸》、《鲁冰孙漂流记》和电影《鲨难》。不可否认,《鲁冰孙漂流记》表现的是个人英雄对文明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鲁滨孙是殖民化的象征,他占有荒岛,按西方模式改造荒岛,实现行政化。他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初步制造业,充分利用资源,使自己强大而富有。他表现了人类“只有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劳作和生产中,才有真正和最高的快乐”。从生态思想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是反生态文明的缩影。16年9月上映的美国电影《鲨难》,也是典型的反生态主义作品。一位年轻女士冲浪时受到鲨鱼的袭击,孤身一人,她从刚开始的惊慌、恐惧、无助、希冀到后来求救无望绝境求生,与鲨鱼搏斗,茫茫大海与鲨鱼搏斗并且最终杀死鲨鱼而自救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尽管是弱女子,尽管身受重伤,可最终人,战胜的是象征强大自然的鲨鱼。
三. 人类对生态保护的反思
生态意识的建立刻不容缓!人类也在积极反思如何才能积极改善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高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电影《雪国列车》、《后天》以及16年韩国电影《釜山行》都反映了人类就生态保护的思考。《雪国列车》讲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异变,让地球上大部分人类死亡,在一列没有终点、沿着铁轨一直行驶下去的列车上,载着地球上最后的幸存者。《釜山行》中,单亲爸爸和女儿乘坐列车开往釜山,列车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顷刻间列车陷入灾难的故事。这些影视作品,反映的不仅是人类在面临危机时的人性暴露,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所有灾难的起因,不论是气候异变还是病毒肆虐,人类都是罪魁祸首,而最终人类的灭绝,也是自食恶果!
香港导演周星驰的《美人鱼》,也是典型的生态主义作品,他以搞笑,无厘头的喜剧电影风格,告诉我们一句话“如果我们有一天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简单的话语警示我们,只有每个人关注生态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永世长存!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