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 加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教学内涵建设
2016-05-30郭霄鹏张京京
郭霄鹏 张京京
摘 要 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问题。要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夯实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方法,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供给侧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02
Abstract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changed radically,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erious, the higher education also faces the problem of "supply side"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courses, strengthen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deepen teaching reform,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research promot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evel.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sid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所谓内涵建设,本质上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字“质量”,就是强调要高度重视质量的建设。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大学生就业需要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服务的要求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隶属省区市地方政府管理、具有显著行业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高等学校。这类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且这类高校在前几年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普遍走了一条以规模求发展的外延式发展之路,导致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等出现了与学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面对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加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教学内涵建设,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
1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夯实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
一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首先,高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优化专业与学科结构。按照协调学科、注重特色、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就业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以及“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的思路,有步骤的制定本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规划,动态调整本校的专业结构。主动完善以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为引领,以支撑学科为辅助,以新兴学科为增长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类型、结构和层次,从而促进其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其次,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学科专业特色是高校最关键、最重要的办学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部分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由于资源和财力的限制,要实现发展新突破,就必须保持特色,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保证优势学科在国内或国际上的领先性,并将这种优势转化在专业建设上,以此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当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将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尤其是要以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为龙头,下大力气抓好特色专业建设,使特色专业更“特”,不断提高特色专业的整体水平,努力使特色专业保持在行业乃至国内外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优势专业更加凸显,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再次,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在抓好特色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突出其他专业的特色,努力使学校所有专业都能形成具有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二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课程内涵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抓好理论教学质量。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工作。但理论教学不能一味灌输,课程安排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并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课程的主动参与者。
其次,抓好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知”与“行”合二为一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切实的提高综合能力。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各学科与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断对实习和实训基地进行动态调整,构建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与创业创新能力。
再次,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不断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点,通过寻找两者的结合处,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的教学体系,探索并实施实验教学分段培养,坚持实践锻炼本科四年不断线,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方法
教学改革是本科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使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广大师生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说白了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说白了就是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方法,重点是要转变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就是要 “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新;要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兴趣;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也应有所转变,从学生的学习素质、道德素质、合作与交流能力、审美能力、运动与健康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价,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反映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高等教育根本性的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方式、管理制度、评价标准、保障体系等。对于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如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按照这一要求,结合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际,从三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突破将人才培养模式仅仅局限于专业教育的框架,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确立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需求来看,需要高等学校着力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强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专业教育是在宽口径的学科专业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素养、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中有竞争力,在迎接未来的挑战中更具有发展潜力。因此,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逐步建立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
二是转变传统的知识论的教学观,要求高校不能将教育过程简单的等同于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简单的等同于认识过程,而是要在育人的过程中,将知识学习过程、科学研究过程、社会实践过程、自我教育过程有机结合,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日益提高,高校育人一定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融入各科教学与实践课程当中,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且融入到各类创新创业教学中,并对其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做出科学的设计与安排,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要实现科研教学相互促进,不仅以科研促进教学,还要以教学促进科研,不断提升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水平。高校中,学生科学研究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更高级体验。我们要通过制度变革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要建立一种符合教学科研工作规律的评价体系,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探究性、启发性教学,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自主实验与创新活动的学习新模式,努力构建一种融教师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个体创新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学术生态环境。
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等学校,不管从事什么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做一定的科研工作,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兼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科研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政策,营造更加浓厚的科研工作氛围,通过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加上科学规范的考核激励机制,教育引导、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使前沿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做出贡献,同时,也要能够把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上接触到科研工作,把各种科研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爱好与特长,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加强科学谋划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1-26.
[2] 王和强等.内涵发展是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6(8):28-30.
[3] 郭霄鹏.贴近行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43-44,49.
[4] 郭霄鹏.保持行业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4):18-20.
[5] 何颖等.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7):33-35.
[6] 张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4-6-4.
[7] 郭霄鹏.探索构建地方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