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2016-05-30杜明星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胡杨林语段题干

杜明星

散文类文本或优美,或深刻,或有文化,但是它们作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语料时,我们已不再是从文章的整体的角度来欣赏它的优美,我们要关注的是考题以及考题所涉及的文本内容。

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下面几点。

一、读懂文本

何谓读懂文本?有很多同学认为只要读懂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大致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主旨就算是读懂文本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仅把读懂停留在这个层次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文章似乎读懂了,但是答题却总是答不对,踩不到答题点上。殊不知能读懂文本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文本类型

1. 记游类散文:往往移步换景,一般由几部分内容组成。可以抓住或隐或现、或明或暗的游踪分层理思路,如《浙江的感兴》(2013年高考北京卷)。

2. 写景抒情类散文:把握住了景或物的特征就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可根据情感的发展变化理思路,如《听雨》(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3. 写人记事类: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如《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

4. 哲理型散文:注重对哲理的解说,如《废墟之美》(2014年高考北京卷)。

(二)关注文本标题,通过追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究文本内容

阅读散文要从标题入手,梳理文脉,体会感情主旨。标题提供阅读线索,隐含写作对象、内容及情感倾向。如《说起梅花》(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什么特点,寄予作者什么感情等都会在“梅花”上有所体现。

(三)分析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谈语法修辞》中说到:“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

解读高考散文,整体把握思路之策略:

1. 抓住脉络句、过渡句、总结概括句、议论抒情句等。(思路外化)

2. 划分段落层次,认清语段关系。(内在联系)

3. 养成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主旨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习惯)

文章思路理清了,那么很多概括理解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如果阅读中不能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只是扎进字里行间、只言片语中,不能跳出文本整体把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效率。

二、读懂题干

读懂文本只是完成了阅读的第一步。但是,读懂题干也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够答到关键点上,以及是否能够得到想得的分数。散文阅读的题干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概括类

归纳、总括,即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对多方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选择,再加以重组、整合并融为一体。一般解题思路是:

1. 根据题干要求回到文中找到大体区域——找到相关信息段。

2. 理清答题部分内容的层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画出重点词句。

3. 概括整合(直接概括、归纳概括)。

4. 应题做答(紧扣提干要求,答题点要清楚,准确表达)。

【例题分析】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2013年北京卷《浙江的感兴》)

答题区域是文本的第4段: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其中第一句说“这里的色泽是黑和白”,紧接着说“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这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释说明,最后说“严谨、素净”又是对颜色效果的一个高度概括,因此可以得出第一点答案:颜色是黑与白,严谨、素净。

第二句比较长,首先说到“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是对“空间是庞大的”的具体解释。又说到“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是对“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的具体解释。最后说到“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是对“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的具体解释。从这部分可以得出另外两个答案要点:一个是:空间是庞大的,物件是厚实可靠的。另一个是:质朴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段里的这两个要点不能合并,所以两个要点保留下来。

经过筛选、概括,得出答案:①颜色是黑与白为主,严谨、素净;②空间是庞大的,物件是厚实可靠的;③质朴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

(二)含义类

一般是对文章重要词句的理解和解释,包括词语、句子、标题的含义等,都与上下文、文章整体思路、文章主旨关联。此类题目更具概括性,解题时必须联系具体语境,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透过句子表面意义,体会深刻内涵。

【例题分析】通读原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2014高考北京卷《废墟之美》)

从题干可知本题要求给“废墟”下定义,但这个定义不是来自于词典,而是“作者所理解的”,题干中还说明要“通读原文”,也是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回答。“通读”说明信息分布在全文。文本第二段中的“古建筑遗址”应该是它的本质属性,然后根据各段内容,概括这种“古建筑遗址”的主要特点: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具有美学内涵等。

(三)作用类

散文的材料安排,布局谋篇都有其常规作用。其中语段、标题、引用、线索等作用是常常是考查重点。 语段的作用题答题方法一般是:抓住语段位置,认清局部语段与其他语段的关系;把握局部语段与文本主旨联系起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做答。

【例题分析】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2015年高考北京卷《说起梅花》)

选文的标题为“说起梅花”,行文自然从“说”写起,说与梅花的故事:自己的名字与梅的关系,又说几则外国人对梅无法理解的故事。第一个人是墨西哥人,他把梅理解成李子,显然在他心中感觉梅毫无美可言;第二个是美国人,他把梅理解成玫瑰和牡丹,后来又理解成一种能吃的果子,尽管有“我”的解释,他还是无法理解梅所代表的精神;第三个是意大利人,他是音乐家,尽管“我”向他介绍梅“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但他只关注梅的颜色,无法理解梅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最后是一名日本人,按说同属东方文化,他应该理解梅所代表的意义,但一旦交谈起来,似乎还是对牛弹琴。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同的文化之间无法沟通这种精神内涵。作者在向外国人介绍梅的指向都是为着“梅”进行,层层深入地把梅的美写出来了。

答案提示: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四)鉴赏类

主要是有关语言、手法、形象的鉴赏。散文的艺术形式十分丰富,材料安排,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效果和作用。解题思路是:先明确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最后总结出其妙处。

【例题分析】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07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原文: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和想象的修辞手法。(手法判定)把经受了大自然摧残的胡杨林比喻成了古战场,把胡杨林在大自然摧残后的姿态拟人化,它们“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手法具体体现)生动想象地表现了胡杨林在经受苦难摧残后死而不屈的姿态和精神,(内容表达上的效果)也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以胡杨林为代表的大西北这种顽强精神的赞美之情。(中心主旨表达上的效果)

三、规范答题

很多阅读题是从全文角度出题的,要点较为分散,需要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分析写作角度,从宏观微观多个角度把握全文,不可漏掉要点,以偏概全;还要根据题后的分数,约略可知要点数目。

方法总结:

1. 散文贵在含蓄,但答案是不能模糊隐晦,不能繁琐无序,要明确、直白,简洁畅达。

2. 要有应答意识。答案最好用简洁的肯定陈述句;最好不要用否定句、反问句、感叹句;最好不用修辞;最好不用概念解释概念。

3. 理解概括题,阅读时将有联系的地方画出来,思考其间的关系。并列的保留;对比的找出对比点;递进、转折、因果等,着重考虑后半部分。

【典型例题分析】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中,常蕴含着主人的追求和希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师俭堂”“锄经园”中寄寓着主人的哪些修身齐家之道。(6分)(2015海淀期末《半亩缤纷惊天下》)

附文章内容:⑥“师俭”二字源自《史记》的“后世贤,师吾俭”,“师俭”体现了这个富甲一方的“徐半镇”的深谋远虑,也说明了他的生财之道。“锄经”二字则取自《汉书》中 “带经而锄” 。《汉书》中记载,曾与司马迁等制定《太初历》的倪宽,常把经籍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锄禾兼锄经。

解析:这道题干前面先说“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中,常蕴含着主人的追求和希望”,而结合这篇文章,“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就是“师俭堂”“锄经园”;“主人的追求和希望”就是“修身齐家之道”,“哪些”说明“修身齐家之道”不止一条。“修身齐家”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修身”主要是对自己,“修”自己的品行、自己的事业等。“齐家”主要是针对家庭及家庭成员,“齐”的是家庭、后代子孙等。所以,答案要从这两方面来分析作答。

责任编辑 彭 琳

猜你喜欢

胡杨林语段题干
择一处秋色美景——“胡杨林”
数字算式
Quantum algorithm for a set of quantum 2SAT problems∗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胡杨林的千年诉说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星空告白——白月光与胡杨林
雅思阅读判断题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