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艺术探究

2016-05-30张成成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古筝

张成成

【摘要】: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蕴含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华夏文明,要想在演奏中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抓住古筝演奏的灵魂和精髓,就必须在演奏中注入丰富的情感,实现“人筝合一”。本文将对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古筝;情感表达;创作意图;实现手段

一、古筝在演奏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古筝是有生命的。古人云,筝,它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而准六合,设之四象在,鼓之五音发,可谓仁智之器。這也是古筝的精神所在。彭丽媛在陪同访问塔吉克斯坦时,曾赠送塔吉克斯坦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作为礼物,并表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可以沟通不同民族的心灵和感情。而古筝,作为蕴藏着两千多年丰富中华文化底蕴的传统乐器,要想在演奏中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抓住古筝演奏的灵魂和精髓,就必须在演奏中注入丰富的情感,实现“人筝合一”,才能将完美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二、古筝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前提条件

(一)了解古筝的起源、文化底蕴特点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间,43岁的客卿李斯,因为水工郑国的间谍事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谏逐客书》,其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古筝所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古筝出现后,仅仅经过了一段很短的历史时期,便以它独特的魅力收到民众的广泛欢迎,从陕西渐渐地走向整个中华大地,古筝被选入宫廷乐器,从江湖之远进入庙堂之高,不仅在宫廷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民间也一直广为流传,生生不息,并在近代形成了九大流派。陕西流派,所谓“真秦之声”;河南流派,所谓“中州古调”;山东流派,所谓“齐鲁大板”;潮州流派,所谓“韩江丝竹”;客家流派,所谓“汉皋古韵”;浙江流派,所谓“武林遗韵”;另外还有福建筝派、延边筝派和蒙古筝派。这些流派,共享着中华文化的同一精神。作为古筝演奏者,必须自觉丰富古筝涉及的历史知识理论,抓住各流派特点,例如以粗犷、豪放为主基调的北派,其中包括陕西筝派、山东筝派、蒙古筝派等;以婉约、柔美为主机点的南派,其中包括浙江筝派、福建筝派、客家筝派等。各家流派都有典型的代表作,比如陕西筝派的《秦桑曲》、《三秦欢歌》、《姜女泪》;山东筝派的《汉宫秋月》《书韵》《叠断桥》;浙江筝派的《将军令》《月儿高》;客家筝派《出水莲》等。

只有演奏者先明确乐曲流派,领悟其中的差异性,才能获得情感表达的突破点,激发演奏情绪。

(二)了解创作背景,深刻体会作曲者创作意图

传统的筝曲因地域因素、民族风俗等划分出各个流派,并都具备各自特色,单单了解这些还是不够的,在筝曲创作的表达方式上,又各有不同。有的注重抒情,有的注重叙事,有的多抒发思乡思人,有的多抒发卫国保家,只有明确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作品本身,挖掘更深层次的蕴意。比如,山东筝派的著名筝曲《汉宫秋月》,作曲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对生命无可奈何、哀怨悲愁的情绪,意在唤起人们对受压迫宫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演奏者在了解了作者创作意图和背景之后,结合创作曲目来源,在演奏中应想象当时的场景:宫女独身在冷清寂寥的宫殿之中,对皇帝、对爱情的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内心无限惆怅。演奏者深刻理解了曲目所隐含的情感之后,就更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三、古筝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实现手段

(一)提高演奏者素质,把握演奏情绪

众所周知,古筝演奏对表演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表演者具备高超的弹奏技巧,筝曲弹奏的成功与否,演奏者专业素质是基石。尤其是古筝被引入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之后,逐步迈向专业化道路,1949年以后,古筝的发展和传播,以一种更具规模和效应的方式在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曲目的加入,都需要弹奏者借助更加扎实的基本功来表现。演奏者只有借助自身扎实的基本功,用自然流畅的基本弹奏手法将音色、弹奏力度、曲调节奏、旋律变化等控制的恰到好处,才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诉说,否则,及时演奏者对筝曲再有情感,也难以表现出来。

(二)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对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不能只局限于筝曲弹奏的层面,还应该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展现。一种感情的传递,不仅仅是听觉上的共鸣,还应该追求视觉上的美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筝演奏一般是在特定的舞台上表演,观众欣赏的不仅仅是乐曲,演奏者的神态、表情、眼神、手势等,都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通过视觉效果,可以更为直观的体会到表演者的情绪和情感上的流露。如果演奏者只是机械般的在台上弹奏,目光空洞,动作僵硬,就无法让观众深刻的体会到她的所想所述。因此,想让观众更快更准确的接收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就应该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举个例子,比如《姜女泪》,描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整首曲子孟姜女的情绪由最初的哀怨伤痛,变为最后的愤怒愤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双眉紧皱,表现出孟姜女哀怨痛苦的神态,到最后化为悲愤决定以身殉情的时候,又应该表情严肃、双眼怨怒,把奋不顾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展示出来,举手投足间,都让观众能感受到悲从中来,从而实现丰富情感的终极表现。

(三)结合自身感受,进行二度创作

深入學习的古筝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肢体表现力,这些都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情感表达的依据,但是想让作品升华,还应该具备自我创作能力。在充分掌握古筝理论知识、创作时代背景、故事表达含义之后,应当结合谱曲,把自身融入进故事之中,完完全全的想象自己正在经历或正在描绘的谱曲之中的场景,注入自己的情感,实现对弹奏乐曲的自我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自己置身其中,舞台便不是舞台,而是“人、琴、曲、景、境”合为一体的依托,将演奏者与创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心的情思,表达出最真实的个人情感。比如,陕西筝派著名的代表作《秦桑曲》,描述了一位满怀深情的年轻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期盼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心情。这首乐曲,是20世纪70年代强增抗和周延甲两位先生创作的,是根据在陕西关中一带流传的戏曲“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之后谱写出来的,结合创作背景与谱曲中的故事内容,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应以委婉、柔和、优雅的旋律为主,像是故事中的女主人再轻轻诉说,诉说着自己的思念,诉说着自己的祈盼,让弹奏融合情感,情感感染听众,从而达到共鸣。

四、结束语

情感表达是古筝弹奏的灵魂,也是展现古筝精髓、精神的直接途径,综上所述,情感表达以古筝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创作背景为基础,以表现形式为手段,缺一不可。演奏者只有将情感真正的表达出来,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筝曲的无穷魅力,才能推动古筝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娓.论古筝演奏中弦外语言的情感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124-125

[2].胡菁菁.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类型及其呈现途径[J].《大众文艺:理论》,2009,(3):13-13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