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虚构合情合理

2016-05-30胡群华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合情合理伤兵恶魔

胡群华

【作文题目】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妇人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房内的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以上文字是一则故事的结局,请依据这个结局将故事补充完整,写成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虚构合情合理。

【原作亮相】

诚信的背后

天寒地冻,窗外下着鹅毛大雪,妇人独自一人在家,她的丈夫远行出差,一两个星期也回不来。

丈夫是一名政府官员,执掌县里的财政,妇人一直都以他为骄傲。县城盗贼蜂起,财政局也经常被光顾,而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深受民众信任与爱戴。这次,政府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拿出了上亿的巨额资金,当然这一大批钱也顺理成章地保管在他的手里。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将钱保存在财政局,而是保存在远离县城的家中。

这天下午,他又要出差,临行前特意提醒妇人注意盗贼,不要让任何人进入屋内。

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打在窗户上,就像是恶魔的奸笑,天色已入深夜,夜里静悄悄的,正当她准备睡觉时,传来了一串敲门声,会是谁呢?她随手拿起一把水果刀,刀尖因不断颤抖的双手而不停地摇晃着,她一步一步靠近门口,低声问道:“谁啊?”随后门外传来微弱的哀求声:“救救我!救救我!……”女妇人想起丈夫的嘱托……正在这时,陌生人倒下了……

过了好久,陌生人醒了,原来他是一名政府侦察兵,在一次侦查行动中偶然听到有人在今晚要入室抢劫,而地址正是妇人家,不幸被发现了,挨了一枪……

妇人听后不禁毛骨悚然,妇人赶紧问伤兵,你看他长什么样?伤兵一脸无奈:“天太黑了没看清楚,但你还是小心为好。”

屋内一片寂静,妇人先是怀疑丈夫泄露了信息,引来了盗贼。但丈夫做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一个可怕的推测出现在她脑海里,就像恶魔一样折磨着她……

夜已深沉,她无法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分明听到撬锁的声音,她麻利地出来了,看到伤兵受伤的手正在掏枪,妇人上前,拿起了枪。

【考场得分】45分

内容:文章内容较充实,叙述要素完整,故事背后有深刻的现实思考。但是,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虚构的情节与故事的结局有明显的冲突。可得15分。

表达:文章以第二人称来讲述故事,灵活自如地展现了几个场景,语言通顺流畅,体现出作者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可得16分。

发展:文章较有文采,运用了几处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一个可怕的推测出现在她脑海里,就像恶魔一样折磨着她”和“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打在窗户上,就像是恶魔的奸笑”等。可得14分

【场外分析】

故事的结局已经暗示了丰富的信息:时间,雪夜;地点,家中;人物,妇人、伤兵、丈夫;主要事件,丈夫入室抢劫。同时,我们在虚构故事的起因、经过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丈夫为什么要撬自己家的门,入室抢劫自己家的钱财?明确了以上信息,我们再来虚构故事的起因、经过,也就有了根据,虚构就可能合情合理,令人信服。从原作来看,作者有多处虚构的情节与结局有明显冲突:伤兵是侦察兵,偷听而受伤,寻找到妇人等。

【跳级升格】

伪装者

这天傍晚,天寒地冻,窗外下着鹅毛大雪,妇人独自一人在家,她的丈夫又一次远行出差,一两个星期也回不来。

丈夫是自己父亲的下属,对自己和父亲一直惟命是从。这是战争时期,丈夫负责采买物资,经常因工作外出不归,如花似玉的主人已经记不得这是多少次独守空闺了。但是,她却一直以丈夫为傲,县城盗贼蜂起,采买办事处也经常被光顾,而丈夫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深受父亲和同事的信任。这次,县里为了给前线购买军需物资筹措了巨额资金,这一大笔钱就在丈夫手里。

这天下午,他和妇人一起藏好了钱,临行前又反复叮嘱妇人不要让任何人进来。女妇人也见怪不怪,因为谨小慎微的丈夫就是这样。

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打在窗户上,就像是恶魔的奸笑。夜晚静悄悄的,正当她准备睡觉时,传来了一串敲门声,会是谁呢?她随手拿起一把水果刀,刀因不断颤抖的双手而不停地晃动着,她一步一步靠近门口,低声问道:“谁啊?”门外传来了微弱的求救声:“救救我!救救我!……”女妇人想起丈夫的嘱托……正在这时,陌生人倒下了……

不多久,陌生人醒了,他中了枪,流了好多血。原来伤兵是一名特勤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受了伤,倒在雪地里,在昏迷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人的声音:“抢劫!抢劫!……老子再也不用……今天晚上,你们……老子有钱了……抢劫!一定成功!……抢劫!……”伤兵被怒吼声唤醒,挣扎着起来,一步一步,终于找到了这里。

妇人不禁毛骨悚然,伤兵一边掏出手枪递给她,一边安慰她说:“您放心,我没有恶意!”

屋内一片寂静,妇人陷入了胡思乱想之中。是伤兵听错了!不会这么巧,家里刚放了钱,就有人来抢劫?是不是别人家?……她开始怀疑丈夫泄露了信息,引来了盗贼,但丈夫做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一个可怕的推测出现在她脑海里,就像恶魔一样折磨着她……

夜已深沉,她无法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清楚的听到了撬锁的声音,她麻利地出来了,找到了伤兵,两个人在目光中已经作了商量和安排,妇人轻手轻脚地吹灭了蜡烛。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和原作相比,有几点提升。

1. 小说的主要人物明确了。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人物应该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修改后,丈夫成为小说的主要人物,重点解读丈夫为什么会抢劫自己存放在家里的钱财,这样小说的结局也就合情合理了。

2. 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了。世间无巧不成书,伤兵倒在雪地里被怒吼声唤醒,救了妇人;妇人救了伤兵,也救了自己;丈夫平时谨小慎微,雪地咆哮,却露出马脚。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小说就更耐人寻味了。

3. 小说的环境设置合理了。原作关于时代背景的叙述似乎是矛盾的,盗贼蜂起,政府还能拿出上亿资金解决民生问题?修改后,将人物置于战争时期,丈夫的所做所为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次作文训练要求虚构的这个故事,源于爱伦·坡(美)的小说《夜归人》。如何虚构,并让虚构合情合理呢?

一、虚构要服务文章的主题。我们不能为了虚构而虚构,虚构故事情节是为了完成人物塑造,反映现实生活。在这次训练中,很多文章都是胡编乱造,故事光怪陆离,却没有主题。

二、虚构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什么人做什么事,人物的性格不同,处世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所以,虚构的情节不是由作家说了算,而是由小说中的人物说了算。比较原作和跳级作文,我们不难看出跳级作文补充了很多关于丈夫的叙述和描写,以突出丈夫的性格特征,让虚构的情节合情合理。

三、虚构要体现生活的真实。鲁迅先生在介绍他的小说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所以,不管如何虚构,人物一定要有原型,有生活基础,让人不会认为这是虚构,而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是你我身边的人,这样的虚构才是合情合理的,文章也才会让人信服。

【阅读链接】

阅读《夜归人》《项链》《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机舱里的枪声》等文学作品,思考: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暗示了什么样的结局?

猜你喜欢

合情合理伤兵恶魔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也要“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