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白尘历史剧创作路上的探索

2016-05-30叶龙彪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剧

叶龙彪

摘 要:陈白尘的作品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历史剧作品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现实鲜明的影子。他的创作中流露着浓烈革命精神,其作品语言质朴,结构完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带有强烈的倾向性,他描写的正面人物具有反对压迫、反对强权的特点。本文从三个阶段论述陈白尘在创作路上的探索,每个阶段分别找了相应代表作分析。

关键词:历史剧;创作历程;陈白尘

第一阶段,陈白尘写作借古人之口讲自己的话。《汾河湾》、《虞姬》等是他早期的历史剧作品。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不安定,正值“左联”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陈白尘等人组织摩登社,支持并大力推行学校的戏剧活动,戏剧活动被认为有共产党倾向嫌疑,被国民党当反对与压迫。这种情况下使得陈白尘的创作开始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性。

《汾河湾》这部独幕剧是陈白尘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汾河湾》创作主旨上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汾河湾》这部作品体现了陈白尘对黑暗现实与强权的反抗意识。陈白尘在这部剧中努力塑造薛丁山不畏强权努力反抗意识,这部作品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礼教的君权,揭示了当时国民党黑暗的统治。

《虞姬》这部独幕剧是陈白尘1933年在狱中所创作的,创作这部作品时是陈白尘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转折期,这时陈白尘在作品创作上开始具有了鲜明的政治理念,并体现在他的戏剧创作之中。但这一时期他的剧作,更多地停留在对黑暗现实揭示、暴露上,对于黑暗现实背后的罪恶根源没有进一步展示。

在《汾河湾》和《虞姬》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历史人物的现代化,剧中语言既直白又坦率有力,使这两部作品充满着豪言壮语的口号。《虞姬》、《汾河湾》两部历史剧对于号召人民觉醒、揭露黑暗现实,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陈白尘创作不满于简单化的映射,第二阶段他的历史真实性变弱,历史剧写作的主观随意性增强。这个阶段他的《石达开的末路》是其代表作,作品中完全反应作者心理好恶,是作者自身欲望的发泄。在《石达开的末路》历史剧中,对石达开这个人物的评价与描写上有很强的个人主观随意性,作品历史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剧中对“妇人之仁”的批判揭示,随着韩宝英和石达开两人之间矛盾冲突发展而不断的加强。

在《石达开的末路》作品的第一幕中,太平军的误解造成戏剧的冲突。石达开想澄清谣言以反清大义,拨开韩宝英心中的迷雾。她便以崇拜和感恩的双重心情做了石达开的义女。到作品第二幕,冲突围绕着“仁义”问题展开并进一步尖锐化。为避免在恶战中大量杀人,翼王石达开不惜放走反动头子曾国荃。在《石达开的末路》中与陈白尘文革中所遭受到的批斗方式如出一辙。因此看出这个时期陈白尘的写作特点主观性强。

第三阶段,陈白尘创作形成了现实主义史剧观,主张追求历史的真实性。《金田村》的创作在陈白尘的历史剧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作品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金田村》这部历史剧是陈白尘继《太平天国》历史剧后的一部,也是三部曲创作计划中真正完成的一部,是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之作,具有重要意义。

《金田村》是在创作方法上采用“历史”和“史剧”的对立。陈白尘指出“主观强调”制约了历史剧的真实。他虽然认识到历史真实与史剧真实的差异,但在民族认同上仍未走出主体困境,忽视了民族自身的历史盲点,因而遮蔽了“史”和“剧”之所以发生对立问题,无法把握民族国家变化过程的复杂面目。

《金田村》肯定了太平天国平天下、反专制的革命正义,肯定了底层民众的反抗精神和几位领袖的功绩。

《金田村》明显反拨了左翼戏剧的不足,它超越民族认同的阶级叙事。就现代历史剧的创作来说,《金田村》可视为一个崭新的开始,在把握历史真实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上有了突破,他深入到历史里去研究、探讨、追寻,将歪曲的扭直,还原了历史本身面目。”陈白尘在《金田村》创作中更多运用通过对话交流思想,同时推动戏剧情节发展,使整个戏剧内容波澜起伏。

以上分别分析不同时期历史剧,陈白尘的历史剧创作表明,戏剧表现了现实的因素,但却不从属于现实。之所以说《金田村》是里程碑,它的精华在于,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民族的传统与现代似乎找到了接轨的可能,这是陈白尘开启现实主义历史剧创作先河的意义所在。

通过陈白尘几个阶段总结下来,可以看出他的历史剧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从刚开始对历史剧个人主观认识,到对历史、现实、艺术之间游离,到最终形成自己个性,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形成了个性成熟的史剧观,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相互统一,从而实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论丛》,“史”、“剧”对立与群己关系的民族认同困境——陈白尘《太平天国·金田村》再评,2015,01.

猜你喜欢

历史剧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从建构到缺位:论“历史剧”的概念与定义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历史中历史剧提升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
历史剧的批判标准与解决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