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童谣,创新德育工作
2016-05-30张小玲
张小玲
德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推陈出新,少先队员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引导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華民族传统文化,近几年来,我校将“童谣育人”确定为学校特色项目并深入开展,为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方向。
一、健康童谣筑牢德育基础
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童谣开始的,足以见得童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唱健康新童谣,使队员们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形式。
1.美的熏陶
从思想内容看,童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绿色童谣”,即“健康童谣”;一类是消极、落后甚至低级趣味的“灰色童谣”。健康童谣所表现的每一事物都具有美的价值,学生在说唱这些童谣的过程中,是在体验美、感受美。如“船儿在水中摇,云儿在天上飘,鸟儿在不停地唱着,花儿在微微笑。妈妈在前面跑,爸爸在后面笑,我在中间蹦蹦跳跳,生活呀多美好。”这首童谣描绘的情景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亲情的美好,达到美育的目的。
2.规范行为
童谣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诗歌。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童长大成人的,都经历过快乐的童谣时代,如果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谣时代,总能清楚地记得童谣曾经带给我们的规范和约束。现代儿童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童谣依然延续下来,童谣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依然存在。“小朋友,走楼梯,不追逐,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一首《上下楼梯靠右走》给予了学生温馨的提示,从此校园内上下楼梯拥挤、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的行为不存在了。
3.从小树立核心价值观
中央教科所专门从事德育研究的刘惊铎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能融透到孩子的内心,浸润孩子的心灵。“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国要富强,民主法治你我倡,文明和谐是风尚,自由平等互助帮,公正公平正能量,爱国敬业更爱党,诚信友善好儿郎。”这首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谣一段时间内在校园里掀起浪潮,孩子们争相传颂。
4.唱出爱心之歌
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根本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看到身边屡屡发生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时,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我们经常把责任推向孩子: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德育过程中究竟忽略了什么,才造成了如此状况?我认为忽略的正是对孩子情感世界的关注,对“爱”的果实的培育。于是我校用“绿色童谣”为爱的教育注入“活水源头”。
“月儿悄悄,鸟儿归巢,我问妈妈,您可辛苦了?月儿高高,船儿摇摇,我问爸爸,您可劳累了?”一首《月儿谣》唱出对父母的关爱;“老师老师您真好,备课详细又周到。做事认真又勤劳,关心爱护全不少。老师老师您真好,祝您平安又健康,事业家庭样样好。”莘莘学子感激老师的赤诚之心溢于言表。
除此之外,童谣还具有扩大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语言学习、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可见,唱响新童谣,营造健康的童谣环境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二、阳光童谣创新德育形式
近几年来,社会上不少腐蚀心灵的“灰色童谣”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空间,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学校大队部创新队活动,给少先队员们创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学校把唱响新童谣活动纳入少先队工作重点,长抓不懈。每周开设一堂“童谣”校本活动课,组织学生学习、吟诵、感受童谣。两位老师先后开展了《快乐童谣与卡通人物》《我在童谣里长大》的少先队活动课,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童谣节、童谣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刊、宣传栏、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以及采取游戏、诵读、表演等形式,将童谣吟唱、文化娱乐和思想道德教育和谐结合起来,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学童谣、美心灵”的活动热潮。
综上所述,童谣具有十分显著的德育功能,它寓教育于娱乐中,使队员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把教育工作者调动起来,把少先队员组织起来,把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唱响校园童谣,创新德育工作,共同打造德育的春天,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们,就像一群寻梦人,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青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