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和建议
2016-05-30贾雷
贾雷
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里有明确定义,中职学校的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法律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面教育,德育是中职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劳动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要直接面向社会,从事劳动实践,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各中职学校更要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众所周知,当代中职生的素质相对较低,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也让班主任的工作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提高中职生德育水平,使广大中职生成为全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是今后中职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学校德育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
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校把德育课程作为与基础课程不相关的专项课程,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很难参与其中,造成德育常被忽视的现实。德育工作不应该与其他教育相割裂,如果人为地拆开,就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许多教师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是学科教师,做好本职学科教育即可,德育我不管。表现出这样逃避德育职责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根本责任。
对学生的过分迁就,德育不深入。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宽松处理,有时甚至放纵学生,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德育,导致学生沾染不良思想,养成不好的道德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培养。
德育课程呆板,载体单调,理论脱离实际。一直以来,德育多数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德育的目的。现在的学校在进行德育时,总是一味地空洞说教,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致德育效果大受影响。多数人进行德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建议
1.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针对上文提到的德育误区,如果还是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急需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建设以学校领导为主导、班级负责人或辅导员为骨干,不同科任教师以及其他教管干部共同参与的中职学校德育框架模式;建设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他教学活动辅助的德育途径;建设形成全校参与、全程监管、多角度深入的道德教育模式,从而使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
2.提升德育教师道德水平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老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所教学生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是任何教材、任何名言警句、任何鼓励和批评不能比拟的强大力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细微的影响。中职教育中德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道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直接决定道德教育的质量优劣,更会影响中职生未来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所有教师都要坚持“人人争做道德教育模范”的工作理念,切实担起道德教育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课堂教学育人、日常监管育人、后勤服务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学校管理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日常工作當中,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待学生更该再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受到感动,有所进步。
3.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文件中对道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更贴近教学实际、拉近现实生活、走近中职学生,要充分尊重中职生思想道德培养规律,要明确职业培养和身心健康兼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操作、突出获得体验、突出习惯养成,使职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与道德品质的提升相协调、相促进。
在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的思路上,应当瞄准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既可以在课堂上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参与事件性、情境性、研讨性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也可以让已参加过实习的同学用亲身体验来告诫在校同学,或者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用社会发展现实情况来教育学生。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与时俱进,更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中职德育要适应中职生的自身培养特点和道德认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探索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实践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学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