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推进课时目标
2016-05-30李静
李静
一、创编导入,让孩子自我体验歌的情景
理论分析: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思维的起点,为学生后续的表现奠定了格调,同时,也利于学生情绪激发,为其开启了理解力、好奇心。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兴趣、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成功,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课也就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歌唱教学中的创编导入。
教学设计:在《雨中》的教学中,采用开放式导入,学生集体创编下雨情景,拍手、拍腿、跺脚模拟雨声,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创编,充分感受雨的节奏和美妙,对歌唱教学作铺垫,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情景诠释,把握歌曲意境
理论分析: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和探究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文字、图片、视屏等素材,辅之生动的语言描述,并借助音乐等媒体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教材所凸现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此,“情景教学”利于学生思维、智力启迪。
教学设计:在《雨中》教学中,通过视频、语言、背景音乐、图片多种渠道让学生感受雨中情节和节奏。观看的短视频和歌曲主题相接近,尤其是在整体感受歌曲意境的时候,视屏的视听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刻感悟;教师的语言诱导是很好的手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带入雨中的意境;背景音乐更是整首歌雨中气氛最好的烘托,再辅以图片的展示,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如此多渠道的手段介入,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歌曲的意境,把握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基调。
三、学唱辅以情绪的变化
理论分析:一首歌曲演唱成功与否,歌者的水平和情感很重要,这取决于歌唱者的“情”与“声”,以优美的嗓音和丰富的情感传达歌曲的意蕴。如果嗓音优美,但缺少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单调乏味。从歌唱的艺术来说,“声”是表现歌曲的工具,传“情”才是歌曲的演唱目的;同时,情感的表现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和谐人际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学设计:在《雨中》的教学中,歌曲的学唱以情绪的变化为切入口,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歌曲不同的乐段。先通过初听,说出内容,再听时,要求说出歌曲的情绪表达,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不同情绪的部分,一组演唱时,另一组静听,深刻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再互相交换,最后整体演唱。通過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领略歌曲的不同情绪变化,有助于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
四、接口演唱,重心下移
理论分析:在新基础教育理论强调重心下移。首先,是对象和目标的下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重心下移;最后,重心下移还包括管理重心下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的过程,以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在《雨中》的教学中,歌曲A段的学唱通过接口演唱,将重心下移给学生。将学生分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分句模唱,组与组之间的衔接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接口演唱,之后再进行交换演唱,让每一个小组都感受歌曲不同的节奏情绪,最后进行加速连唱A段,注意把握音色和音准,在学生演唱A段时,教师接唱B段,保持歌曲完整性。这样,便于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色、调,自我体验,提升效果。
五、学唱精细化,突破难点
理论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有一种理念和文化就是“精细化管理”,课堂教学也可进行精细化教学。课堂教学强调短时间内运用有限资源使教学效果最大化,需对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回归教材的本质属性,抓住重、难点环节,进行细致的设计和精细化的学习体验。
教学设计:《雨中》一课,难点环节较多,采用精细化学唱,难点循序渐进地展开,培养学生强弱节奏把握,此环节教唱充分,教学效果较好。A段的弱起节奏,四个乐句的尾部休止,两段歌词的衔接、B段的两个长音、最后三小句相似的旋律等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将节奏的强弱对比、句句衔接、长短音的处理等精细化处理,便于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准确把握,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