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春声,且吟春语

2016-05-30徐爱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真学春草春风

“真学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真学课堂”主要看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点关注学生表达状态、倾听状态、思维状态、合作状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激励评价,看教师能否有效激励、科学评价,看教师课堂讲授时间的把控,看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看教师能否充分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总之,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营造氛围、提供空间、搭建平台、适时指导,为学生的“学”提质增值。要努力促使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自主先学是“真”学习,小组合作是“真”互助,课堂展示是“真”交流,质疑问难是“真”问题,教师讲授是“真”需要,当堂反馈是“真”训练,杜绝一切虚假的、形式主义的伪学习。基于对“真学课堂”的认识,在《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发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学习优势,着力提升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3、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播放的是班德瑞的《寂静山林》。听,你听到了什么?

生答:我听到了溪水淙淙,小鸟啁啾,微风拂过树林哗哗作响,是的,春天来了。

以听为先,课堂伊始,把听觉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比起阅读信息,听出来的感受有时比说更重要。

二、初读文本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再请同学们分段快速朗读,要求每段用“这一段写的是”的句式来说话。

第一节写的是一幅盼春图;春醒、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最后三段写的是颂春图。

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为本堂课的有效倾听与乐于表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

1、朗读开头部分,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读时要注意什么。

读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感情。“盼望着”、“盼望着”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来读。“来了”、“近了”用重音读。

2、过渡:第一段句式优美,语句生动;旋律轻快,诗意浓郁。春天来了,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现在让我们带着迎春的快乐,走向那美好的春天,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景,带领大家赏析这一图景的美妙之处。

你喜欢的是哪一幅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颂读你喜欢画面的段落,并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

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学中并不是拘囿于文章的顺序。采用学生挑选的方式来进行赏析,既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的小组合作提供了条件。

3、小组交流示例:

春草图,你们小组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顽强的生命力,和“偷偷的”连在一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要读出作者惊喜的感觉。

“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因为使用的是叠词,所以应当读出一种节奏感,充满轻松愉悦之感。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多,面积大,长势喜人的特点,“满”重读,读出喜悦之情。

写人是为了衬托草,突出春草带给人们无限快乐。所以要读出对春草的赞美喜爱之情。句式短促,动词稍用重音。春风春草互相映衬,给人无限的舒适之感,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

4、归纳总结:

通过剖析和朗读,我们刚才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掌握朗读方法的?

要把动词读好;

要读出叠词的音韵美;

要把修辞手法的效果读出来;

要注意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的变化;

要关注句式的变化……

这一部分是文本赏析的一个序曲,通过具体环节的操作,在倾听与表达中,学生得到一个由感性到理性逐步上升的认识和思考。

5、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还总结了朗读的多种方法,生动地读出了春草图给我们的美的感受。现在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地选择“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中的某一精彩画面,学习刚才的鉴赏方式,在读中赏,在读中悟,并在充分讨论合作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或者有创意地读出你对本幅图的理解。好,开始交流吧!

6、小组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运用尝试—发现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研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欣赏者,主要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尝试、发现,不指定具体章节,给学生尝试、发现学习提供了较大空间,自始至终学生都是自己去尝试,去亲身体验,合作学习,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

7、过渡:《春》是一幅风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美丽自然的赞歌。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含情的画笔、诗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写草、花、风、雨这四幅图,你认为哪一个画面最难写?大家一致认为是春风图,那作者是如何来写春风的呢?(小组合作、跨组讨论)

8、在内容上分三个层次写出了春风特有的情态、春风中所特有的气味和春风中传来的声响;在方法上,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轻柔;从触觉、嗅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带给人们的惬意感;在语言表达的变化上,表现在引用手法的运用和长句的运用,文学的氛围更加浓郁。

总之表现了春风特有的性格、特有的气味、特有的音响、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这个环节重在难点的突破,通过如何来写春风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跨组合作,充分沟通各小组的想法和见解,是真学思想在课堂中的积极体现。

9、朱自清大約在1933年创作了这篇散文,当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主任,该篇应邀发表在《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他在文中倾注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倾向,从生活中提炼清新朴实语言的文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有人这样赞美,《春》是一支歌,优美的旋律低回着绵绵的情意;《春》是一幅画,明丽的色彩氤氲着自然美丽的容颜;《春》是一首诗,华丽的诗句书写着季节的心跳;《春》是一杯茶,浓郁的香味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你最喜欢的一幅画。

(二)模仿春风图的写法,以《秋风》为题创作一篇小作文。

教后反思:聆听春声,且吟春语,诗意的文章在诗意的课堂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波澜。本堂课重在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有心得体会、比较朗读、小组竞赛、方法总结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以自信。这样的倾听与表达,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实践作用,更使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真正践行了“真学课堂”的要义。

(徐爱莲  江苏省南通如东县实验中学  226400)

猜你喜欢

真学春草春风
《春草明年绿 天朗气清欢》系列作品
春草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 草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