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

2016-05-30杨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意念泰山介词

杨婷

理查德·艾里古德的《我们一定是疯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有这样一句话:

多年来,我们美国人熟视无睹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因为一些人喜欢打枪并且在买枪时并没有深思熟虑。

这个句子读起来感觉佶屈聱牙。细究起来,问题出在成语“熟视无睹”的运用上面。无独有偶,同样的问题也见于下面的两个句子:

(1)如果家庭教育依然熟视无睹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峻的社会问题。

(2)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如此看来,错用“熟视无睹”的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加以辨析。乍一看,“熟视无睹”貌似一个状中型联合式的动词性成语。可是实际上,“熟视无睹”是“熟视之若无睹”的省略式,成语后半部分的“无睹”是对前一部分“熟视”的补充,属于动补式的动词性成语,其字面意思为:“虽然经常可见,还跟没看见一样。”(《现代汉语词典》)韩愈的“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应科目时与人书》),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语言运用的实践表明,表示动补关系的动词性成语作谓语时,是绝对不能直接带宾语的。

也许有人会说:有成语词典注明“熟视无睹”源出晋代刘伶的《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这句话中的“熟视不睹”不就是直接带了宾语吗?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并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句子,而是一个省略了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其完整的结构应为:熟视不睹(于)泰山之形。换作现代汉语的表述顺序为:(于)泰山之形熟视无睹。这里有一个例句与该语境很相似,可以作为“熟视无睹”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佐证:汉武帝一意向国境以外寻觅昆仑的仙山,对国境内的泰山居然熟视无睹。(苏雪林《屈赋之谜》)

那么,如果遇到了“熟视无睹”作句子的谓语,并且句子中出现了它涉及的对象——意念上的宾语——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加以表达呢?方式有二:

一、用“对”或“对于”等介词引出其意念上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对……”或“对于……”,且将它放在“熟视无睹”之前作状语。例如:

(1)这一点倘若不彻底地弄个明白,无异把自己的眼睛掩闭着,对全局的现实熟视无睹,结果是一个“局部”又一个“局部”地被宰割掉,一直往死路上跑。(《韬奋文集》)

(2)对这些幕后的人,陈腐的事,我们不能取粉饰现实的态度,熟视无睹。(老舍《福星集》)

(3)三天中他在这条路上走街串巷,往返了多少次,不是也对此熟视无睹么?(叶文玲《井旁的柚子树》)

二、把“熟视无睹”换成同义成语“视若无睹”。因为“视若无睹”的结构较为松散,所“视”的对象可以不用介宾短语“对……”或“对于……”表示,而是将意念上的宾语插入“视”和“若无睹”之间,把“视若无睹”扩展成“视……若无睹”的形式(当然,有时候需酌情在“视……若无睹”的前面加上“经常”的字眼)。例如:

(1)顾无数以反共为第一任务之人,放弃抗战工作,人民起而抗日,则多方压迫制止,此放弃民族主义也;官吏不给予人民以丝毫民主权利,此放弃民权主义也;视人民之痛苦若无睹,此放弃民生主义也。(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2)曹操自统一北方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取得了对南方孙权的优势,刘备则更不在话下。曹方此时如能审时度势,正确决断,则能一举成功。然而,曹操此时却犯了与袁绍相似的毛病,一意孤行,不纳谋士的良策,视己军之缺点若无睹,这样一来,焉能不败?(战略网《关于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开头所引句子的错误在于:把作谓语的动补式的动词性成语“熟视无睹”误以为状中型联合式的动词性成语,不该带宾语却直接带了宾语。故此,对这个句子可以有以下两种修改方案:

(1)多年来,我们美国人对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熟视无睹,因为……

(2)多年来,我们美国人经常视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若无睹,因为……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意念泰山介词
意念机器人(上)
介词和介词短语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介词不能这样用
涓滴意念汇成河
意念打字,让幻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