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类专业构建俱乐部式教学实践
2016-05-30黄鹏飞
黄鹏飞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高校依托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已经相当成熟,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合理、正确、有效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目前尚未形成固定范式,主要原因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兴趣、教师能力、实践所依托的硬件基础以及实践本身的意义等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俱乐部式教学 高校信息类专业 实践
一、引言
高等教育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性,摒弃“填鸭式”的教学形式。
二、构建俱乐部式教学
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是俱乐部式教学的宗旨。通过学生自主报名、教师推送、定期和自发式的知识整合等实践活动,保证俱乐部活动有序和顺利开展。
高校中俱乐部比较多,但师生共同参与的比较少。教师要能够根据自身优势,提供和创建软、硬件环境,如大型计算和集群计算等。囿于课堂上无法深入讲述,可以引领感兴趣的学生自己钻研讨论,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教师可以更好地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依托学校硬件平台,可以较好地构建集群实践等大型实验环境。同时,通过构建企业内项目开发等模型,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促成了知识分享,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也扩展了学生人际交往,发掘了学生潜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交友、工作为一体的多方位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三、俱乐部式教学的好处
通过深化第二课堂教学成果,加强实践,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外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学生对模型的设计能力和整体框架的细节构思能力。
通过构建俱乐部,目前可见和可预见的成果如下:
(一)健全的俱乐部成员梯队建设,能够实现对本科所有年级开放接纳,并通过老成员帮扶新成员的形式,使学生从纯理论认知到掌握理论,并能够通过实践武装自我。
(二)帮助学生认知企业内项目运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版本控制措施,形成代码评审规范。
(三)通过项目教学实践,推动和帮助学生完成计算中心计算资源预约系统,并涵盖计算机报修和软件安装申请等能力。
(四)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能够熟练驾驭SSH框架、Jquery、Ajax、流行的IDE等企业必备技能。
(五)识别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发和凝炼部分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
四、推广价值
俱乐部式教学主要基于实践活动,通过兴趣驱动的形式,促成学生的汇聚,寓教于乐,能够有效保证第二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形式具有如下推广价值:
(一)类似慕课等教学形式,通过兴趣点推送知识的方式可以作为后续选修课教学的一种方式,提炼出的“增强互动模式”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和接受程度。
(二)实践可以催生有意义的产品,通过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完成有效的产品,如计算资源科学预约系统等;此类项目教学有效地整合学习与生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促成了产品的有效落地。
五、结 语
通过组织大讨论10次以上,共同开发项目3个以上,并利用QQ群等在线形式及时讨论问题和分享前沿知识。学生对于信息类的学习激情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强化了对理论知识举一反三的认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空闲时间无法有规律的统一,导致大型集中讨论开展力度不足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吕林海,汪霞.创新型的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基于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四维度审视[J].江苏高教,2008(01):61-64.
[2]陈佑清,吴琼.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分层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2(11):59-62.
[3]张忠华.从三个维度思考大学的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45-46.
[4]杨延.“卓越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