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的精神世界在其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投射
2016-05-30姜赫
姜赫
摘 要:《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出版后,一直是外国文学评论界和读者研究、关注的焦点。文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对小说的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小姐的性格、形象、社会内容、启示等层面展开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笔者认为,卡森·麦卡勒斯的精神世界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投射也应是一个较有创意的研究角度。爱密利亚·伊文斯的强健、多能、富有和自尊,是作者主体的不幸生活经历所导致的敏感、自尊的性格及失败的婚姻等在其作品中的投射。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爱密利亚·伊文斯;童年;精神投射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90-03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术语,主要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是自我潜意识防御功能。主要用以分析内心世界。常见的防御机制表现形式有压抑、否认、投射、转移、反向形成、升华、退行、隔离等。所谓“投射”是把超我所不能认同的本我冲动、动机、欲望转移到周围事物和他人身上,认为周围事物和他人亦有此动机或行为,以减除自己内心焦虑或罪恶感。其作用是客观和无意识的。本文希望试通过还原作家创作语境,分析卡森·麦卡勒斯部分精神世界在其作品《伤心咖啡館之歌》中的投射,为读者从不同视角理解作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杰出作品之一。作品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外国文学评论界与读者的关注。这部中短篇小说所描绘的是美国南方小镇社会内容、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的形象、性格、她与罗锅表哥李蒙·威里斯诡异爱情故事及和前夫马文·马西短暂婚姻生活等。读者和研究人员曾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过讨论,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笔者感觉,卡森·麦卡勒斯的精神世界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投射,亦是一个较有创意的研究视角。爱密利亚·伊文斯是当时代美国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人物。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尊严、精神追求、生活经历以及梦想都应是作者自身主体在作品中的投射。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认为,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是精神产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人物是创作者的精神产儿,是作家心灵感受人生的艺术精华;人物的身上充盈着作者主体的个性、精神和信念,是作家整个生命、精神、个性的形象化、具体化。由于创作者把自身经历投射到作品人物身上,所以,人物会自然地映射出作者的个性品质、精神追求和生活经历。因此,呈现在文学爱好者眼前的人物就具有“双重影像”,其表层是人物,里层是作者,也就是说作品是创作者意识的载体。如果割断作品与创作者联系的文学批评,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作品与创作者主体的联系因创作者生活经历不同而程度不同。卡森·麦卡勒斯强烈的本我意识、个性高度感性化,可以显示她把自身的主体精神状态、生存经验丰富地融入到作品中。《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诸多方面都有着作者的主体映射,是卡森·麦卡勒斯在创作中的自我实践,也是其刻画人物的美学表达和主要手段。
一、卡森·麦卡勒斯不幸的生活经历是爱密利亚·伊文斯身体强健、多能、富有和性格自尊的本源
卡森·麦卡勒斯,原名卢拉·卡森·史密斯。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美国的俄亥俄州府哥伦布,父亲是珠宝商人,外祖父是农场主和南北战争英雄。优越的家庭生活与教育环境,使她在10岁时学习了钢琴,15岁时得到了父亲送给她的打字机并尝试写作。但不幸的是在这一年她患上了中风病,17岁前往纽约研修钢琴时又患上了风湿热病,其关节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活动受限,心脏也随之出现了炎症。卡森·麦卡勒斯不得已返回哥伦布休养,病情好转后,又继续回到了纽约,边打工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写作。20岁时她与退伍军人李维·麦卡勒斯结婚,24岁与其离婚,后与杂志编辑乔治·戴维同居,二战结束后移居巴黎生活。28岁与前夫李维·麦卡勒斯复婚。29岁时由于长年患风湿热和中风,左半身瘫痪,同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使卡森·麦卡勒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失去了生的勇气,多次试图自杀。36岁时在丈夫李维·麦卡勒斯劝说怂恿下,决定在巴黎一家酒店和丈夫一起自杀,后成功逃离,丈夫李维·麦卡勒斯则服用过量安眠药身亡。卡森·麦卡勒斯50岁时在纽约因脑部大出血,昏迷45天后死亡。
卡森·麦卡勒斯童年的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特别是宗教圣域的美国南方,淑女形象的束缚,让她寂寞、叛逆。耳染目睹与父亲打交道的商人的奸诈贪婪,与外祖父一样的农场主的顽固、自私和贪财,都给卡森·麦卡勒斯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她形成极度自尊和敏感性格并终其一生的主要本源。卡森患病后,希望自己身体强健,这一点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有强烈的反映,并鲜明地体现在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身上。爱密利亚·伊文斯身体强健,能驮着罗锅李蒙过河、自己驾车购货、开酒厂酿酒,尤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与前夫马文·马西决斗,这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主人公性格的一个鲜明特征。
心理学家阿得勒认为: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①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卡森·麦卡勒斯产生严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内心严重的恐慌和焦虑逐渐成为支配她个体无意识的自卑情结。她不能因为身体瘫痪容忍他人对自己的轻视,就形成了表象上希望自身强大与极度自尊的愿望,并在小说人物塑造中得到外化。所以,从创作者主体投射的角度看,爱密利亚·伊文斯的性格特征恰恰是卡森·麦卡勒斯本人典型性格的反映。
二、爱密利亚·伊文斯对表哥李蒙·威里斯的情感满足了卡森·麦卡勒斯逸想的愿望
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特别是童年时代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结。卡森·麦卡勒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美好愿望,在虚构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实现,她得到了梦想的恋人、父爱和尊严。并借助艺术手段使自己的本能欲望获得了短暂的象征性满足。
卡森·麦卡勒斯的一生情感波折,经历了结婚、离婚、与杂志编辑同居、和前夫复婚的心路历程。她内心的强烈情欲在外部世界无法得到满足时,转向了通过艺术作品形式与现实协调统一的释放路径,即通过艺术创作来获得本能欲望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卡森刻画的主人公爱密利亚的爱情生活,使其情欲愿望得到了充分的疏泄。
卡森·麦卡勒斯外表秀丽,内心充满激情,为人真诚,敏感,表象注重自尊,但由于身患重病内心又十分自卑,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作家。从她的感情生活中了解到,她自己认为是为优雅王子而生的。现实中她结婚的丈夫是退伍军人,高大帅气,满足了她盼望在一起生活的恋人具有阳刚威武外表的愿望。然而当真正进入生活中又感到丈夫距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形象相差太远,以致她俩走入婚礼殿堂后的不长时间就各奔了东西。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与前夫马文·马西的婚姻状况应是作家主体自身生活的投射。
罗锅表哥李蒙·威里斯是个驼子,脑袋特别大,身高不足四英尺,脸色蜡黄,那双细细的罗圈腿似乎都难以支撑住他的大鸡胸和肩膀后面的大驼峰。这样一个外形丑陋的人,爱密利亚·伊文斯还是收留了他。依她的性格,这样做让镇上的所有人都不可思议,以至于让人猜测,爱密利亚肯定在夜晚将罗锅谋杀抛尸了。罗锅的到来,让爱密利亚的杂货部变成了咖啡馆,生意日渐兴旺起来。李蒙表哥具备前夫马文·马西所不拥有的聪明、机智、浪漫、热情和才华。小镇上的人也因为有了咖啡馆这个好去处,变得绅士起来。爱密利亚对罗锅李蒙非常依恋,脾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还时常穿上红裙子,酿酒的技术也提高了,给人看病的医术也有了明显进步。为了罗锅开心,经常开车带其参加福音布道会、葬礼等一些社交活动,还把储藏古董和金钱的房间钥匙告诉他。卡森·麦卡勒斯内心渴望的恋人的内在品质,毫无保留的展现在罗锅的身上。爱密利亚对罗锅的体贴、照顾、爱恋,是卡森·麦卡勒斯希望丈夫也能带给她的梦寐以求的理想爱情。卡森·麦卡勒斯利用艺术创作中的幻想人物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获得了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
三、爱密利亚·伊文斯把新婚丈夫马文·马西逐出家门满足了卡森·麦卡勒对现实不幸婚姻生活的报复欲
卡森·麦卡勒斯一生经历三次中风,并在十五岁时就患上风湿热病。二十岁结婚,仅过三年就离了婚,四年后虽然又与前夫复了婚。由于长年受风湿热病的折磨,致使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并发展到左半身瘫痪。婚姻的不幸福、疾病的摧残让卡森·麦卡勒斯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
文学反映作者的心声,可以说每个作家都是用其作品在扮装刻画自己,将自身情感、经历和经验大量投射到作品中,通过著作来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卡森·麦卡勒斯的创作模式比较固定,描写底层小人物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印刻在她自身生活的各个层面。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主人公爱密利亚·伊文斯的前夫马文·马西的父母亲,是在工厂里打工的穷白人,他们的收入无力支付六个子女的抚养费,加上战争造成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感缺失,致使孩子流浪街头。最大的八岁孩子走到齐霍后爬上了一列货车,从此不知所踪。另外三个孩子在镇上过着讨饭的生活,不到复活节就都死了。只有马文·马西和弟弟亨利·马西被善良的玛丽·哈尔太太收养,他们才活了下来。不幸的童年和创伤导致马文·马西心理严重畸形,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邪恶的本性,越发变得粗暴残忍。马文·马西长大工作后,比较富有,行动矫健、外表帅气,但内心却隐藏着一颗邪恶的灵魂,对善良和道德充满了反叛。小镇上的人都畏惧他,追求他的漂亮姑娘很多。但他却选择追求具有多种技能、男人性格、比较富有的爱密利亚·伊文斯,且爱密利亚还出人意外的嫁给了他。虽然马文·马西因为单方面的爱做出了种种向好的改变,终没有赢得表面上成为妻子爱密利亚的芳心。他们夫妻在新婚之夜就分居而卧,结婚十天的马文·马西就被妻子扫地出门。婚姻的失败让马文·马西对生活彻底绝望了,本性也随之显露出来,他抢劫了加油站和百货连锁超市,被逮捕后判了重刑。
卡森·麦卡勒斯在创作《伤心咖啡馆之歌》时,心怀不满地把自己的丈夫投射到了马文·马西这一人物形象上,实际是她一生对失败婚姻情感的无法释怀,借塑造作品人物对丈夫李维·麦卡勒斯的不满意进行的报复,可见,马文·马西是丈夫李维·麦卡勒斯在作品中的镜像,是卡森·麦卡勒斯内心活动的外化。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把卡森·麦卡勒斯本人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与作品人物爱密利亚·伊文斯性格的表象结合起来进行剖析,能够看出爱密利亚·伊文斯与前夫失败的婚姻、与罗锅怪异的爱情以及自尊的表象来源于其童年丧母、青少年丧父的深度精神创伤,正是作者本人由于身患疾病、婚姻失败所造成的精神創伤及个人精神世界和生活经历的实际反映。因此,通过对卡森·麦卡勒斯的精神世界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投射研究,可以为更好地深入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及反映的历史语境奠定一个基础。
注 释:
①(奥)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47.
参考文献:
〔1〕郑素杰.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2〕郑素杰.司汤达的情感世界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J].赤峰学院学报,2011,(4).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责任编辑 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