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园本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05-30郭婷
郭婷
摘 要: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执行者,其专业发展的水平关系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内在自我成长和外在的有效支持。本文以“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探索园本教研的内容与途径,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平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中指出: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一、内涵解析
园本教研源于校本教研。刘占兰认为园本教研要以《纲要》为导向,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①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幼儿园发展为目的,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活动。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理论流派有不同的观点,但都强调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可界定为:教师担任着专业人员、指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交流,让自己从专业思想到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达到成熟,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自身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和教研员的角色身份转变。
二、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
园本教研是以构建教师共同体为基础,融合教学实践、教师培训、教育研究于一体的平台,它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体现在:亲历研究,让幼儿教师有成为研究者的可能;基于实践,内化教育理念与要求的桥梁;解决问题,丰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也能够提升园本教研的绩效,使教师逐渐萌发进行园本教研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获得研究的知识与技能、知道研究的程序与步骤、掌握研究成果的撰写格式、知悉研究的适用性与推广度,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三、园本教研,距离理想有多远
园本教研与传统教研在价值取向和实践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由于长期适应了自上而下的被动性教研,因此不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改进。
(一)教师研究意识不浓——动力缺乏,参而不语。教师的研究意识存在不足,可表现为教师在参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动力不足,总是存在等待、被接受、被告诉和求指导的心理和现象,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研。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尚且不够,幼儿园的管理者多有松懈且自身专业指导能力不够,带动不足,导致教师对园本教研的意义、信念、能力和方式都认识不深刻,从而进一步的导致他们参与园本教研的主动性不高。
(二)园本教研注重形式——纸上谈兵,实践不力。当下的园本教研活动,更多的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亲自参与到活动当中去,研究仅为纸上谈兵,不能切实改善和指导行为,研究的结果没有真正运用到教师的实践中。这是由于部分幼儿园的管理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仅仅是想提高本园的名誉和形象,做给领导和社会看,反而没有将重点切实的落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上,终其结果也将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三)制度性保障缺乏——例行公事,反思缺失。当前的园本教研普遍缺乏制度性保障,教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等也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许多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往往把园本教研看作一种例行的“公事”,并没有真正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而深入教研。因此,教研活动更多时候成为了一种经验的总结或交流,一种形式和任务,而并非是幼儿教师的自觉行动。
四、园本教研,我们在路上
园本教研要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激发教师参研的热情,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仍在路上。
(一)唤醒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意识,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帮助本园教师意识到园本教研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由原来的“要我研”的思想转变为“我要研”,提高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积极地参与到园本教研中,增强其研究意识和水平。幼儿教师自身也应该养成教研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使园本教研成为自觉性的研究活动。
(二)注重内容整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多样化的园本教研活动。在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尽可能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选择园本教研的内容、明确目的和设计教研活动上来,除此之外,也要鼓励教师掌握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等,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促进其成长。一要确保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开展的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激发幼儿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二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形式,生动、有趣、高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促进研究的深度开展。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制度,确保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幼儿园要建立开展园本教研的常规制度,明确参加园本教研活动的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也要明确开展园本教研的模式和步骤,使得园本教研活动变成一种日常的常规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要适时构建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教师的自我反思、批判和交流,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度开展。
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的发展是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园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孩子、服务于未来。
注释:①刘占兰.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2005(5).
参考文献:
[1]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彭兵.成就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4]曾艳.基于专业学习的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其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5]王青莲.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之园本教研[J].幼儿教育研究,2011(3).
[6]陈琳.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