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问题设计初探
2016-05-30王梅
王梅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要以问激趣,创设问题情景;以问促思,在关键上提问;以问引问,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方式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
提问行为是教学众多行为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行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只要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就少不了提问这个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活动中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那么,在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以问激趣,创设问题情景
俗话说有好的开头就等于有了一半的成功。而课堂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头”。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要求和重难点,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短小的导入,创设一个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这样设问导入:郑屠户并没有招惹鲁提辖,却打死了他,我觉得鲁提辖犯了故意杀人罪应该判处死刑,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如果不同意请拿出证据。问题一出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热烈地讨论起来。这种新奇的问题能激發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产生期待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以问促思,在关键上提问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应提到点上,教师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等精心设计问题。
1.围绕文眼提问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文眼”,即我们说的“中心”,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语文教师要在理解文本,把握作者和编者的意图,设计一个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展开教学,比如学习《背影》一课,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爱儿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子爱父亲?这类问题容量“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且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
2.围绕重点提问
对于文章中的重点段、重点句和重点词语的品味理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小而具体且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以“精问”促“深思”。这样的问题宜“小”,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
3.围绕疑点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卡壳”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冷静下来,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的同时,也要重新设计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帮助和线索,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预设”的是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和艺术。
三、以问引问,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创造的基本途径。课堂上除了教师要善问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主动思考,积极解决。
1.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时质疑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设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书,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或与小组讨论,把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还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2.诱导学生在不疑处质疑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不是所有的意思都直白的写在文中,那些文中没有写到的地方,往往不被学生注意,教师要善于设问引问,启发学生在这些地方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3.引导学生求异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求异,表达独特想法,以体现结论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课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等等。
4.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质疑
一篇文章学完之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使疑问成为新的起点,不断去探究发现,达到“课尽意申”。
5.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和鉴别事物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闺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6.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讲到少年闺土的肖像描写后,为回答“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闺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问题,可设计三个台阶式的问题:①“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②“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③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到此,一个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
总之,课堂问题设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时因人因内容灵活使用,目的是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最好教学效果。巧妙的提问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活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