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的创新
2016-05-30黄碧云
黄碧云
导语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迈入新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新课的第一印象,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开启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颖,奇趣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意蕴的导入,能酿造充满意境的课堂气氛幽默诙谐的导入能活跃课堂,放松心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目的,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与题材,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为学生“量身定做”最适合最有效的课堂导语,将会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诱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享受语文课堂学习的最大乐趣。
一、导语艺术创新的必要性
1.导语的功能之一在“激趣”
要“激趣”,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探讨学生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一般来说,新奇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因此,导语设计必须创新,不可千篇一律。这里的“创新”只是相对学生的“未知”而言。不仅指“前所未有”,还指学生 “前所未闻”。因“前所未闻”而感 “新奇”,因“新奇”而有趣。
[教例一]《道士塔》——出自某教师教案。
教师组织模拟法庭,被告,原告,法官,陪审团均由学生自己扮演。学生从课文中以及课外资料上收集罪证,并在上课前查询相关法律条例,审判后,经陪审团的集体商议,给予原告相应的法律制裁。
[点评]这是一场生动的爱国注意教育,通过模拟法庭的审判,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课文主旨,自我融入课文当中,感受历史痛心的遗憾,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外,更是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感受新的课堂氛围。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下的进步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有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管制的关系转变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由“填鸭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是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在新的教学大纲下,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要相映的发生转变,所以中学语文课堂导语的创新是不可阻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当从“新课标”文本的被动执行者积极转变成为新课标精神的主动塑造者。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民主化。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富有关爱之心和呵护之情;教师应该善于营浓厚的民主氛围,并使课堂上始终充满着浓厚的民主气息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情绪的感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应该采用诸如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以及其他活动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維的自主空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活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张场个性,发挥特长,充分展示才华。
二、导语类型与设计的创新
1.实验导语法
用实验导语新课,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探求课文底蕴的强烈愿望去感悟课文中许多奥妙无穷的知识。
[教例二]《活板》。
师:带着酒精灯,木板、松脂、蜡、铁板、粘泥等走进教室,在学生疑窦丛生之时,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活字”的制作过程。
[点评]对于这类实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枯燥的说明文也变得有趣了起来。
[教例三]《死海》。
师:把一只鸡蛋放在清水杯中鸡蛋立刻沉底了。同样是这只机蛋,放进浓度很好的盐水里,却很快浮了起来。(实验)放在盐水中的机蛋为什么会悬浮起来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点评]学生先观察实验,带着好奇心和疑问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让学生发挥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2.弱化科别,合理综合导语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后目标在于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分立的课程能产生的影响聚集在一块儿,构成有机体系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其中。而相对于“教育的最后目标”,现在的学科教学还只是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必须是清晰的、相对独立的,即不管怎样“综合”,它归根到底要体现学科的鲜明特征。
3.科技信息、时政新闻、生活趣闻、时尚生活闲聊导语法
在课堂上用2至5分钟时间,引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和意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心理按摩导语法
要求教师懂得一定的专业的心理知识,并能恰当的结合所学课文给学生展示人类心灵的伟大和复杂,通过心理按摩调整部分学生对上课的厌烦情绪,也能帮助学生们减压,轻松走进语文课堂。
三、小结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是一把为中学生打开语文殿堂大门的钥匙,以其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关键的地位担任的艰巨的任务。一个成功的语文课堂导语,它精短简练,它内涵丰富,它形式新颖,它风趣幽默,导语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要想让课堂导语更加完美而美好,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各方面的修养与进步。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对于生活的细心与敏感,应该有丰富的情感,有美好的品德,有健全的人格。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量接收时代的信息把它们传递给学生,把美好交给学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创新与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