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文学鉴赏课的教学思考
2016-05-30李海英
摘 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的鉴赏能够对人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因此,当前文学鉴赏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实施合理的文学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合理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促进学生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文学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高职文学鉴赏课的教学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有效促进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也能对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文学鉴赏课;思考
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人获得终生的教育。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文学鉴赏课,能够积极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作为文学素质教育来说,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笔者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实施文学鉴赏课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以此能够为高职文学鉴赏课质量的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入手,在教学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体进行合理教学。对于文学鉴赏课来说,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作为文学鉴赏课的教师来说,应该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文章的题材与形式进行分类。如,可以分为歌颂故乡的文学、爱国作品以及歌颂友情与爱情的作品等等,以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合理调动起来,积极融入到文学鉴赏过程中[1]。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学基础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作为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会有些茫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效果,可以将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对于文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着重对学生文学鉴赏手段的讲授与引导,促进学生鉴赏水平的提升。
二、鉴赏内容的合理丰富
在高职院校的文学鉴赏课堂中,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文学鉴赏的内容进行合理丰富。针对文学鉴赏的内容,应该贯穿古今中外的作品与内容,从欧美、亚非,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等等;另外,在文学体裁上,也要讲求一定的丰富性。从诗歌、影视文学,或者戏剧、小说等等,都应该走入文学鉴赏的课堂之中[2]。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对这些文学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与目标,从而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积极提升,促进学生的合理健康发展。因此,作為高职的文学鉴赏课的老师来说,应该积极认识到鉴赏内容的多样化特征,为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帮助;另外,还能积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水平,能够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作为文学作品来说,主要是对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反映。因此,在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以此能够获得自身的人生体验。所以,在文学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还要培养学生与文本、作者等的相互对话。比如,在教学《诗经·卫风·氓》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大概的意义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布置学生这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女主人公与氓,热恋结婚到最后决绝的过程,并且应该仔细描写主人公的心理、语言以及外貌等的变化,以此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形象与特征,使学生能够与诗人之间进行合理对话,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合理激发出来,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最后,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还要注意相应的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既要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可以借助现场观摩、话剧演出等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且积极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文学鉴赏课的教师来说,应该积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实施合理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互动交流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合理提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道德水平,从而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小云.试论文学鉴赏在高职学生教学中的运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0,(04):72-74.
[2]鲍健.文学鉴赏中的比较技巧[J].文学教育(中),2011,(12):39-41.
作者简介:
李海英(1980-)女,甘肃张掖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