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样化形式探究

2016-05-30张龙惠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凯勒海伦辩论

张龙惠

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引起了教师的关注。那么,如何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应该使阅读教学更为多样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学形式陈旧、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形式陈旧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做练习的教学形式,手段陈旧,而且单一、无趣。

2.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初中学生虽然喜欢读书,广泛涉猎,但是在语文阅读课上却表现得毫无兴趣,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不耐烦地听,或者在座位上神思遐想,对于教师所讲授的东西,很少能听得进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形式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就需要使阅读教学多样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1.利用角色扮演形式提高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在叙事性文章中请学生扮演文章中出现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心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阅读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此为剧本表演话剧,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名骗子,一位学生扮演皇帝,另外几名学生扮演大臣和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对骗子、皇帝和大臣的心思揣摩得十分到位,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形式有利于突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死板、无趣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2.利用辩论赛形式增进理解

对于阅读中的问题,常常是我们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其实,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换一个方式,比如利用辩论赛,对于文章中的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要进行辩论,学生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因此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阅读、体会,发现论点与论据,并在辩论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辩题:“没有莎莉文,海伦·凯勒还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关于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中,有的学生提到,虽然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有特殊的教学方法,使她重拾信心,但是真正再塑生命的人还是海伦·凯勒,只有她自己敞开心扉,接受外界的影响,热爱生活,老师的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也有的人认为,没有莎莉文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海伦·凯勒,莎莉文是为海伦·凯勒重塑生命的人。在辩论赛中,学生热烈探讨,对文章增进了理解,也认识到了“再塑生命”的真正意义。

3.利用分组合作形式促进交流

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掌握和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话题转移到小组内,共同探讨,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组内分工搜集相关资料,讨论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加强合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是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撰写与阅读文章有关的小论文,激发学生阅读文章、撰写论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利用读写结合形式强化效果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来强化阅读的效果,并使学生获得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例如七年级的课文《春》通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还要掌握比喻的有关知识;之后,再指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句子,并学写比喻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陕西勉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凯勒海伦辩论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