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类文章的观点概括

2016-05-30仲崇辉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仰韶巫术图腾

仲崇辉

一般来说,在社科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比较鲜明的,这些观点态度常常集中表现在全文的中心句和段落的中心句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要抓住了上述两类中心句,就可以做到。但具体到文章局部,分析概括作者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就要下一番思考的功夫。阅读时,要从分析句子间的语意关系入手,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从材料出发,推求作者的表达意念,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所说,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于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 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 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 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解析 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题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好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本题要求从全文来看选择“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第二步,确定区间,逐项筛选。需指出的是,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止一个方面,涉及到文章的几个段落甚至全篇,筛选信息时应注意防止遗漏。本题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涉及的问题锁定关键语段仔细分析。A项,错误依据在第一段,原文中有“大概相对说来”的限制语。B项,错误依据在第二段“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于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原文是含问号的,是启人思考的一个说法,不是肯定判断。C项,错误依据在最后一段,原文说“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第三步,回文比对,验证答案。将选定答案代入原文进行信息比对,可从“一添二漏三改四凑”的出题方式角度辨析验证。

答案 D

练习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 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参考答案]

1~2 BC

猜你喜欢

仰韶巫术图腾
冲刺百亿!仰韶做对了什么
《这条比较傻》等
仰韶、仰韶,那一场美丽的邂逅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仰韶时期生产工具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