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台湾电影中混血儿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

2016-05-30徐艺菲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混血儿阳阳归属感

徐艺菲

【摘要】: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台湾电影将镜头对准混血儿群体展现他们的故事。通过台湾电影中对混血儿形象建构,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台湾文化中的认同理念与在台混血儿身份找寻的深层含义。

“混血儿”这一词用于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族、人种的人所孕育的下一代。台湾因地理位置关系历经不同族群、国家、文化的影响,所以有许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混血儿,包含早期荷兰殖民时期的荷兰后裔、与东南亚地区通婚的后代、与日本的结合后代以及西方的欧亚混血儿等。除了中国台湾也包含越南、韩国、日本等地都有这类的混血儿产生。台湾电影中的混血儿形象建构展示出了文化认同与身份找寻的深层含义。

1. 台湾的文化认同

即使混血儿身上流有不同种族的血液,有着不同于台湾当地居民的外型,但是混血儿与其他种族的人群土生土长于同一地域,认同可以扩展至自我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多种种类。

自我認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的五种需求,其中第三层的需求为“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人在爱人与被爱的互动中去寻求满足,属于某个团体、拥有存在感。这样的“归属感”可以使自我得到一种定位,也从中获得认同。

族群认同是以血缘相连或者是由认定族群身份产生的认同感,是个人归属于某个族群团体,认定一个所生长的集体,并且与他人团体的不同。族群认同是个人讲自己定位在社会某个群体之中并对该群体有归属感。人出生的时候就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相同的价值,从人的身体得到族群共同的身体特征,包括肤色、发色、脸孔等,之后延展开来的是出生地、名字、语言等。再后来,成为一个被族群所认可的同类,具备人在自己国家或者地域所共享的属性——民族性。这些特征的共有使得人可以辨别彼此的相似度和与他人的相异性。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一特殊文化或者族群所具有的归属感,通过社会化过程产生。这种认同被视为同一族群的成员对群体所属文化加以接受与内化,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风俗文化而建立起的一种集体认同。文化认同是同化与内化的心理过程,反过来也可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教育、自我以及身份,文化认同是透过生活进行改变的历程。[1]

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来到台湾,拥有不同的主流历史、文化以及血缘,经过整合、融合于新的社会中,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演变,再加上台湾在地文化认同的加强之下造成异质文化的冲突。

2. 电影中的混血儿形象

电影《阳阳》中,中法混血的台湾演员张榕容饰演主角阳阳,在电影中她也是一个中法混血的背景,阳阳的母亲重组了家庭,继父是她的教练,继父的女儿小如是她的好友也是队友。阳阳因为混血儿的面孔受到学长的关注,甚至小如的男友绍恩都对阳阳关注有嘉,这些都使得小如对阳阳产生嫉妒和敌意。一次,阳阳喊小如一声“姐”,小如非常反感回应说“你少恶心了,谁跟你长得像姐妹?”阳阳的西方脸孔始终是她们之间的阻隔,无论她们在法律上是否是姐妹都不能拉近阳阳与小如的距离。

电影中不断有人问阳阳:“你是混血儿吗?那你会说法文吗?”只身北上台北的阳阳在学长吴鸣人的帮助下进入演艺圈接拍广告,作为混血儿的她需要戴着墨绿色的变色美瞳充当外国人,广告拍摄结束后阳阳对着镜子将一边的美瞳变色片摘掉,再看回鏡子一只墨绿色的瞳孔,一只是自己本身的棕色瞳孔。后来,阳阳得到了一个在电影中客串法国女孩的角色,她是中法混血却不会说法文被导演质疑,到了拍摄现场导演临时更改了剧本,阳阳根本无法念出新的台词,只好又更换剧本改成要挨巴掌,阳阳在拍摄中接受了一巴掌后说:“我不想演法国人。”

这些是阳阳的情绪与反抗。阳阳因为自己外国人的脸孔需要接受自己不熟悉却被别人认为她熟悉的语言,还要接受别人强制给予别人认定阳阳应该有的身份。对阳阳而言,在台湾长大,从小没有父亲的她不会说法语,却被众人理所应当的认为一定会说法语,导演喊:“什么叫做你看不懂法文,你不是法国人吗?”在法语补习班上,第一次法语老师要求她用法语回答问题,戴着口罩掩饰自己混血面孔的她用中文回答“我感冒”。 第二次被要求回答时阳阳说了台语“我感冒”,对法语抗拒的她用在地语言宣示着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台湾根源。

同样的混血儿身份找寻的例子还有。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中的王心仁是由中英混血凤小岳饰演,故事发生在1990年,台湾学生们为民主自由发起学生运动,在集会台上王心仁拿着对台下一同抗议的民众们喊道:“今天有警察跟我说,外国人不能参加游行,要把我遣送出境。我说警察,歹势(台语不好意思),我台湾人耶,我拿台湾身份证!”混血人的台语语言作为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方法,他宣示着自己的在地地位,也表达着自己从身份认同到对国族的认同。

结语:

台湾著名导演郑有杰曾说:“首先,混血儿因为成长背景的关系,从小有个自觉,就是我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怎么看我?我怎么看这个世界?这些疑问很自然地发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在这过程中学习到演员的第一堂课,就是人士自己。”个人对自我的认同部分是从他人对个人的承认或否认所构成的,若某人或群体受到周遭眼光的贬抑就有可能受到伤害。在混血儿的心中能够获取当地所属的社会认同及接纳是很重要的课题。混血儿具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种族、民族或国家身份,学习两边不同的文化,但也受到两种不同种族或民族的排斥,使得他们成为边缘人物,这些混血儿一直在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同所产生的矛盾和尴尬中拉扯。

注释:

[1]刘炳辉,《国小原住民学童适应行为、文化认同、自我调整学习与其学业成就关系之研究》,[D]屏东:屏东教育大学,20067

猜你喜欢

混血儿阳阳归属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空中混血儿”V-22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我们班的混血儿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以假乱真的“混血儿”
聪明de猴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