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2016-05-30葛潘
葛潘
【摘 要】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前,我国的更大高校都已将职业指导纳入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帮助他们熟悉就业形势,认识就业问题,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指导方向和技巧。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却一般,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效果。想要真正做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应认清我国市场经济形式和就业形势,找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根据对于市场经济背景的掌握,积极应对,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就业形势。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总体的就业市场范围有限,,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因为劳动力资源的产出过剩,经济市场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必然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的现象,就业问题自然就出现了,想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是各类高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你要手段之一,如何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对于之前的小农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机械化和人工智能有效的完成了人们的工作,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自然没有那么紧迫了。就业岗位的有限加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总体的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资源过剩,这些过剩的劳动力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大学生。虽然大学生学历高,掌握的知识丰富,但是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新的就业岗位有限,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激烈,总体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
二、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不正确的就业观下的就业不畅
高校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薪资期望值普遍较高,而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很缺乏,因此,在选择就业时,高期望值和低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聘用单位眼里多是眼高手低,初出茅庐的新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未必能尽快融入适应。很多大学生得不到就业,并非是无业可就,而是他们对于工作过于挑剔,他们认为自己是高材生,掌握的知识自然比那些初高中毕业的人要多,薪资待遇却不如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自己作为廉价劳动力,错误的就业择业观让他们对于就业诸多要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干脆放弃就业,这样的好高骛远心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主要问题。
2.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下的就业结构失衡
由于地域的资源以及地理特征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东西部和中部这三大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中西部相对落后。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待遇高、各项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而且就业机会多,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大量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聚集,大量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汇集,导致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在东部地区找不到向往的岗位,但又不愿意前往其他地区就业,导致我国的区域就业结构失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占据比重较大,中西部地区就业不足,人才匮乏,经济发展缺乏人才动力,更难实现快速发展,使得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市场经济动态分析不足,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难以对接
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另一方面,很多高新尖端行业发展人才紧缺,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社会市场需求信息和大学专业设置不对称,学校专业的设置没有根据市场动态趋势适时进行调整改革,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年来一尘不变,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也很不合理,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当前我国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生产行业,对于人才知识素养的要求不高,而对于高新产业的发展不足,导致人才结构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几点措施
1.提前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一般只是在大四阶段,高职学校也是在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开展的,显得比较仓促和紧迫,短时间或是几节课的职业指导根本不起多大作用,发挥不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因此,要想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更早的将职业职业课程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让他们更早的意识到就业问题,找准就业方向,应对就业难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一时期都可贯穿职业指导教育,以大一的职业指导为重点,在未来的思念大学教育中,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南开大学非常重视就业指导,早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就是公共选修课。这样对学生来说,他们从一进大学就有这个意识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学校还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像就业指导月,给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测试;成立英才俱乐部,让学生锻炼自己等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还是很多的,对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念的培养比较有好处。南开大学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时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年来,南开大学的毕业就业率都在全国排名靠前。
2.创新职业指导形式,提升职业指导效率
大多数大学的职业指导课程还是离不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老师讲,学生听,效果不佳,而且对于就业指导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很多学生甚至不去上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课程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理想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作专业的讲授。另外,还要创新职业指导形势,利用更多的教育形式提升职业指导的效率。
江南大学商学院企业家辅导员、远东控股集团首席行政官周东佼走进2012级金融班课堂,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就业指导课。指导课结合实例引导同学们步入职场后如何保持正面情绪,他指出人只有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从内心深处展现出自信,从而在工作中提升气场,保持正面情绪。据了解,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前做好就业准备,自2014年起,江南大学商学院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管理优势、经验优势、资源优势,邀请企业家辅导员走进“就业指导课”课堂,协助学院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将大大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3.正确分析经济市场,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外贸需求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就业构成威胁,有可能引发新的失业问题。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新增就业机会,国家对创业创新宏观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都将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4年15-59岁人口同比减少了371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8.0%,分别连续第三年和第四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对经济未来的长期增长形成制约,反过来影响就业的增长[3]。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率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自2010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达到1365万人的峰值后,经济增长率也开始下降。2014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仅为1070万人,预计2016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不对称现状,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将就业市场分析作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内容,根据对于相关数据的收集调查和论证,探究就业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从而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这对于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着根本性的帮助。
四、小结
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职业指导必须发挥高能、高效作用,而我国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和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不佳,各学校应该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抓住重点,结合形势,不断改革创新,突破发展,发挥职业指导更大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89-192.
[2]何建华,刘煦.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其需求分析——来自广东省4所高校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94-96.
[3]刘允华,齐建云.论职业指导在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统计与管理,2014,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