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不断更新 体验主动积极

2016-05-30赵培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材情境

赵培兵

新课标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当前的中学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的初步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的衔接、听说读写的打通等等,都使语文教学的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为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放我们的课堂。

一、教师的理念要不断更新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新教材在知识的陈述、尤其是问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反应、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若没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的教与导,“新课改”便成了一句空话。为此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创新的能力,用开放性的人格和良好的心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1.正确的教育理念

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而今,开放的教学空间观在有力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例如:在教了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四篇明清散文后,我让学生写山水方面的散文,要求写出山水的精神、品格,还要有文化味。三分之二的学生表达希望能去登山览水,参观名胜古迹或博物馆来上课的愿望。

2.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

以“引导、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的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非易事,如果我们的引导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容易成为课堂教学冷漠的旁观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古今文学大师对话、与生活对话,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比如:语文课中可以多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情境,让学生敢说、会说,在“说”中不断提升口语交交际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给学生自由选择、主动体验的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放飞思绪,鼓励张扬个性,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语文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之想说,做自己之想做。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作品还原成生活画面,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角色体验,在学习《药》《项链》《守财奴》等文时,可把全文或片断改写成剧本,再把表演引入课堂,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种角色体验,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快乐体验,心灵会更加自由,想象会更加丰富,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浪漫气质,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同学们,你们曾经去想过有关生与死的问题吗?曾想过生存的意义吗?”结果学生什么也说不出来,尽管讨论了几分钟。但当我问:“当你遇到困难、挫折、痛苦时,你的母亲怎样对待你?”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倾述没完没了。两个问题,为何反应迥然不同,我想,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大的磨难,或者说所受的挫折还不足以让他们去思考生与死这样的问题。然而,与母亲的关系,却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作者单位:重庆铜梁一中。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的价值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