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与实践
2016-05-30孔娜
孔娜
合作学习作为当下一种主流的教育策略已经渐渐被人们熟知,并越来越熟练的应用于日常课堂。当前的课程改革,更是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我慢慢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个性强、敏感、冲动……这些名词充斥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头脑。
合作学习我认为是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学生在彼此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充满着喜怒哀乐,但学生从中会懂得个性如何张扬,规则如何遵循,礼仪如何去遵守,如何理解别人、如何被人理解。课堂上的几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会给学生每节课提供了实践与体验的过程,教师会更加近距离地面对一次次合作的成与败,得与失。及时的指导与点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带动被动思考的学生。
当我们面对小组合作时,我们经常为孩子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而感到有力无处使,因为老师没有分身术,游离于每个组,这样的工作状态肯定是低效的!当学生面对各项合作学习任务时,学生如何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这个训练过程有些漫长!所以我思考,与其让孩子记住自己是主持人、记录员、调查员、研究员、组织员、观察员、支持员……这些无法识记辨析的角色名称,与其让孩子斟酌角色名称背后所赋予的职责时,我们为何不回归到人与人相互之间交流沟通的原始自然状态——真诚平等的沟通。
分组需要老师进行暗箱操作进行全局的分配,但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这是孩子喜欢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心态地参与讨论,参与竞争,参与展示,否则组内森严的等级制度岂不让学生窒息。孩子的状态有差异,但发展的空间作为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孩子的是平等的。
当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时,让学生学会彼此尊重,彼此赞赏,彼此等待,彼此包容,相互接纳,这才是小组合作的真谛,如果合作小组拥有了这样的讨论空间,每个人都会畅所欲言。学习上的互助,能力上的互促,性格上的磨合,合作产生强大的合力将会带动大家一起前行。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小组合作语言:
我认为、我觉得——会让人感觉你很谦逊。
我赞赏、我赞同——会让人感到你的远见卓识,别人会因感受到你的认可而心怀感恩。
我支持——会让人感到不是那么无助,他会充满希望。
我来帮你——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不会因为强势而变得霸气。
我反对——会让人感受到你的胆气和豪气。
所有的“我”字后面再加一个“们”字,那么将变得更加富有气势,团队的力量会显得更加富有魅力,团队的荣誉感会变得更加强烈。
我们认为、我们觉得……
我们赞赏、我们赞同……
我们支持……
我们来帮你……
我们反对……
小组合作时我们往往会讨论角色定位、职责定位、等级定位……这些定位我认为都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中有紧迫感,有愉悦感、有成就感、有提升感、有荣誉感,这些有了,那么合作就成功了。
例如在六人小组合作中,强势编号是1、3、5,弱势的是2、4、6,但如果真正进行小组合作时,你会发现1、3、5是麦霸,2、4、6参与度没有,而且很沮丧,即使是发言,给他主持人的角色,他也打不起精神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脑子太空,自己没有底气。而且等6个人发完言了,时间剩的也不多了,有时间点评,有时间指导吗?有时间进行组与组交流吗!看来高效的交流必须给更多人的机会,并且缩短讨论时间。怎么办?这样的合作,只能是表面的繁荣,被动思考的孩子还是没有被调动起来,于是我分了三个层次:
A、(出示合作任务)组内同位互说———我认为、我觉得,这个阶段叫做互通有无。
B、2、4、6说得少的得在六人小组中交流————我赞成、我欣赏1、3、5,这个阶段叫鹦鹉学舌,取舍阶段。
C、在2、4、6交流的过程中,1、3、5会进行——我补充、我来帮你、我反对,这个阶段叫互助提升阶段
这样的交流就避免了轮流排队交流的拖沓,避免了谁先谁后的尴尬,避免了弱势孩子的无话可说的自卑。A阶段,学生因为是同位关系,一般不会太闭塞自己的言行。而这个阶段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的发言机会多了,提高了效率!B阶段提供给弱势孩子复述的机会,同时也是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进行的C阶段,尽最大可能发挥强势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最后谁站起来回答,质量都不会太差!(值得今后的进一步验证)
两人小组为辅,六人小组为主;(高年级)。
两人小组为主,四人小组为辅;(低年级)。
我认为小组合作不仅是学习上的合作,也可以体现在其它方面,如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卫生……
但是对于小学生,因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完全具备,所以小组合作的成绩不能与个人荣誉完全挂钩,因为这样对有些孩子不公平,组内会因为个别人的劣行而影响其它人的利益,如果这样,只能出现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局面,劣的更加顽劣,因为组内人员会多少对他有看法,优的变得忧心忡忡,想想这些孩子比窦娥还冤,时间久了,优等的孩子也会产生心态的扭曲。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乒乓球团体比赛和乒乓球个人比赛都会受到大家同等的关注,也就是说个人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怎样同时受到学生的关注,还需要老师的智慧,进行很好的权衡。
小组合作需要竞争机制,有合理的科学的竞争才有实质性的进步,如果仅靠学校那张合作评价表,无益于竞争机制的渗透,说实话,我上完课,我转身根本就记不清哪个小组合作的怎样,任课老师及时的评价,课代表随机的记录,这样一堂课下来,优劣一目了然,一周之后,课代表找老师签字,班级盖章,升级版的学校奖励 ,学生合作学习的努力也就有了方向。课代表手中有一张平日追踪表,班长手中一张各科的综合评价表。这样省时、高效、低碳、减负、呈现的是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合作竞争。我们老师上课也有了杀手锏,一举多得。
教师在面对小组评价时,注意随时点评:
这个小组在投入地讨论,大家围拢在一起,没有旁观者,没有嘻嘻哈哈打闹的……
这个小组声音不躁动,很有条理……
这个小组其它同学倾听的很棒……
这个小组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让我感动……
这个小组合作的效率真高!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做的……
你们小组谁倾听得最棒?……
…………
当然对于长期的合作,如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仔细的角色分工,这样对学生肯定有大的促动,但课堂上,每个环节的设置,每种学科的知识差异,要在课堂上去体现各种名目繁多的职责分工,太难了!让我们就在摸索中继续前行,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