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研究

2016-05-30邓金珠

学理论·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

邓金珠

摘 要: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与社会性别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的影响下在就业机会、就业要求、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本文认为这些困扰和传统的就业观念、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等不可分割,应该通过科学制定就业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等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就业公平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097-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大学生人数持续攀升,性别结构出现失衡,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也是充分保障女大学生就业权利、消除性别不平等规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女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现状、原因,尝试提出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对策。

一、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现状

“社会性别是性别的社会分工的主要依据,社会根据社会性别对男女特征的定义对男女进行了社会分工”[1]。目前,由于社会性别的困扰,部分招考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不对等的岗位限制,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集中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要求不科学、就业渠道不宽广、就业机制不灵活等方面,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就业机会不均等,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壁垒

就业机会的均等性是确保每一个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每一位女大学生在就业门槛的设置上公平公正。然而,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部分就业政策和招考办法限制了招聘的性别比例,使得男性的就业机会远远大于女性。根据某调研发现:“80%的女大学生曾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调查中77.3%的男生及91.8%的女生认为女大学生求职比男大学生难。”[2]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就业性别壁垒,也恰恰说明了这种性别壁垒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二)就业要求不科学,女大学生就业风险加大

这里的就业要求一般是指招聘单位的岗位要求或者是岗位设置条件,比如“用人单位以工作性质为由在招聘大学生时明确表明‘限招男生,‘希望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让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被拒之门外”[3]。目前部分岗位本来是男女大学生都可以胜任的,但是部分单位考虑到女性的生理、心理及其其他条件,降低甚至取消招聘女大学生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就业不公平的事件频频发生,增加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风险。

(三)就业渠道不宽广,女大学生就业呈现边缘化

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第一和第二产业领域的就业女大学生人数比例相对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形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买方市场。同时,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就业风险,因为“她们处在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地位,并随时可能被男大学生所替代。”[4]比如在师范院校,大部分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很多女大学生主要的就业目标就是做老师,而学习工科和理科的女大学生相对较少,这种专业的限制也决定了女大学生就业渠道不够宽广。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原因

探讨女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原因不仅仅要看某一衡量标准,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女大学生就业的方方面面,应该从就业政策、传统的就业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女大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

(一)就业政策缺乏科学性

就业政策的科学性是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重要导向,当前由于部分就业政策的制定缺乏系统科学的论证,导致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被动尴尬局面。一是就业政策的导向缺乏科学性,部分就业政策依然带有性别歧视的现象;二是部分就业政策的表述缺乏明确的指向,比如部分就业政策在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出现“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男性”,女性年龄不得超过多少岁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公平在政策层面的重要障碍;三是部分就业政策执行缺乏科学性,造成就业政策信息的不对称,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传统性别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就业观念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重要方面,就业观念的彻底变革成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其一,招聘单位存在传统的性别就业歧视,中国传统的女性只能围绕厨房转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导致在岗位的设置上和招聘过程中附带的性别歧视造成了女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上的劣势地位;其二,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认为某些岗位只适合男性,即使是自己可以从事的工作,在心理上也会产生抵触,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传统性别观念的根深蒂固使自己牢牢束缚在思想的框架中,造成就业的消极心态;其三,这个社会的就业环境也存在着传统的就业性别歧视,无形中给女大学生争取就业机会增加了压力。

(三)缺乏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法规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保障女大学生就业权益十分重要。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一方面,缺乏专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规范,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很难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失去了法律规范对目前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约束和威慑;另一方面,有关就业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实施难度较大,同时,部分女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造成了法律法规在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方面的缺位状态。

(四)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

女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在就业公平方面失衡的重要因素,一是女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某些工作岗位,形成女大学生就业选岗的硬伤。二是女大学生在承受工作压力方面要弱于男性,“虽然‘男女平等是我国一直提倡的,但是不能否认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女性的身体素质是不如男性。”[5]特别是像石油开采等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三是部分女大学生对自我的定位不够准确,对就业的认识不深,特别是受现在流行的“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非主流思想文化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不作为。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各种理念正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网络环境的复杂多样,网络舆论引导难度的加大,对正处在象牙塔里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应该制定科学的就业政策,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提升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全社会形成公平的就业舆论环境,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保驾护航。

(一)科学制定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结构

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科学性有助于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优化就业结构,对女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规模,缓和由性别差异造成的就业矛盾。一是要根据女大学生的数量和整个就业市场环境,制定就业政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扩大女大学生就业的比例,降低就业的准入门槛;二是实行女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专家论证制度,通过在市场调研、大学生性别结构分析、就业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充分论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三是坚持政策制定的平等原则,特别是要体现男女平等,甚至要在某些工作领域体现政策对女大学生的保护性,确保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就业市场准入、平等的就业环境;四是要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市场,特别是要实现男性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对等性,减少由于就业岗位的失衡而增加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风险。

(二)完善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就业公平

法律法规是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外在规范,具有很强的威慑和制约作用。其一,要制定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专门法律规范,确保女大学生在就业权利方面有法可依,真正从制度设计层面规避就业市场上各种由于性别歧视造成的就业不公的风险;其二,要加强对有关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监督落实,确保法律规范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法律规范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方面的规范行为、服务社会、保障权益、规避风险的作用;其三,要加强对相关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法律的宣传,提高女大学生自身运用法律保障自己就业权益的意识,特别是高校要主动占领法律教育的高地,扩大有关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法规的影响力。

(三)增强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增强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素质,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内在核心因素,也是女大学生抢占就业机会、赢得市场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强女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发展的规划,特别是高校要根据女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特征提供一定的帮助,开设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尽早明确就业方向,做好就业规划;二要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多参加就业实践锻炼,参与就业技能培训,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提高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三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避免盲目跟风就业,找准自己的就业位置,特别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避免当前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四)加强社会媒体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正确引导,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社会性别视角下,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积极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现当代女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媒体加强对女大学生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的报道宣传,增强女大学生就业的自信心,重塑女大学生的形象,积极鼓励女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就业岗位,贡献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媒体要积极宣传关于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公平就业的社会氛围,为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保平.无边界职业生涯与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苏娅.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一个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原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6).

[4]许艳丽.社会性别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5).

[5]胡冠楠,何茂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金田,2013(6).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女大学生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