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6-05-30钟慧兰
钟慧兰
[摘要]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但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仍然是当前课堂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大赛经验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一、在确定融合点前我们应该做什么?二、我们又如何去确定融合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打造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仍然是当前课堂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在确定融合点前应该做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在教学中,确定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点前,我们应该根据自身学生的学情做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难以突破教学目标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有困难时,信息技术就会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因此教学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点。
二、如何去确定融合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学情,我通常从以下三个点去考虑信息技术对课堂的融合。分别是课前融合,课中融合,课后融合。
(一)课前融合
(1)为什么用?
因为现在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哪怕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生们都有机会接触网络,他们很多人放学或放假回家时不是泡电脑就是抱着手机不放。教师教学非常的被动,课前融合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2)怎样用?老师在周末时利用班级QQ群发布下一周将要学习的课文的预习方案,然后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知识发布到QQ群共享。
(3)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让学生利用班级QQ群互动能有效克服以往自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授课前提前了解作者,走进文本,并能资源共享,教师还可以动态地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课中融合
课中融合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环节去融合:
(1)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音乐、数字故事、视频、课前预习成果截图等方式来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以《决胜中考——病句专题》为例,中考专题复习是枯燥乏味的,考虑到最早出现脑白金的广告词本身就是一个病句,于是用这个广告视频导入,切合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显著。
(2)讲授环节
讲授环节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因为它能较全面地体现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探究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是否能有效地突破?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因为我的学生身处南方,南方的春较长,并且潮湿多雨,衣服、鞋子很难晒干,春天对他们而言无期待感。在课前预习时就有学生反馈不喜欢春天的想法,更无法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渴望,此时授课教师即使用再多的语言描述也是苍白无力的,那么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帮助我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呢?我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用南方春与北方春的同期天气预报视频做对比,再用南方四季和北方四季的图片制成电子相册进行对比,有效地突破了预习前反馈出来的很多学生不喜欢春天这一个难点。自然而然地引导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加上班得瑞的《春水》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欲望,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
(3)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课中的评价环节通常是通过电子版的练习来呈现,这样能够做到及时讲练结合。电子版练习不但快速、便捷而且有效,避免了花时间和纸张去印刷,同时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当然,纸质版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得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三)课后融合
课后融合主要是通过班级QQ群或问卷来完成。因为初中科目比较繁多,语文课每周只有6节,学生课后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有一些是不能及时解决的。我让学生用一个小本子记录起来,回家时能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的自己查,解决不了的在班级QQ群里提问,学生们能相互解决的由学生来解决,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课堂上老师再用时间统一解决。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变了以往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单边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