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策略

2016-05-30周佳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刘和珍导学案学案

周佳虹

[摘要]教师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进行的一种高效课堂的探索。以如何优化导学案问题设计为切入口,从问题的构建、取舍、延伸拓展几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述了如何合理设计导学案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04

导学案由于将教师上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导学的方式前置给学生,若使用得恰当,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其中导学案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则成为导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如何使导学案有效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其问题设计的策略如下:

一、围绕目标,构建问题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往往容易走向为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误区,忽略了所设计的导学案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1]例如有位教师在《咬文嚼字》的导学案中将“过程与方法”、“学习重难点”均定为“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首先在“合作探究”的“文本解读”环节设置了五个问题,分别是《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僧推月下门”一句推敲的例子、《惠山烹小龙团》的例子、“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它们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和作者的论述给我们哪些启示。通过五个问题的巩固落实让学生从文本的例子中获得启示,在此基础延伸到课外的内容,在阅读巩固部分以2013年湖北卷为例,将《雷雨》中两个版本的台词进行对比,让学生以高考真题练习“咬文嚼字”,最后让学生本着咬文嚼字的原则,围绕“青春不朽”为话题拟一个作文标题。教师的这些设计逐层深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重难点,起到较好的导学效果。

二、抓住关键,合理取舍

编写导学案时,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教学问题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与密度上设计问题,精心设计问题的类型与梯度,巧妙设计问题的方法,设疑激思,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与质量。[2]以往笔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选择问题容易出现合理取舍的问题,容易造成问题的堆砌和反复,结果使用导学案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导学案不是练习的罗列,而是各种练习册生本化后的学习资源的精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3]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做到按需设题,化繁为简。一位教师的《说木叶》导学案,在课堂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部分知设置三个问题,先是围绕文章,“最后一段说在艺术形象领域里,‘木叶与‘树叶的差别一字千金,你从哪些段落看得出来?两者有什么差异吗”。然后基于此延伸到下一题,“下面请大家在下面的意象:月、梅、柳、草等(可选其他),任选其一,看它们都有哪些暗示性,最好有诗词作证”,该问题涉及高考诗歌的重要考点——意象。最后由赏析升格到写作, “请以‘夕阳为重点,以‘一位老人……为开头,围绕‘悲戚‘无奈‘乐观等,任选其一,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体会语言的暗示性。这样的导学案,让琐碎、繁难的问题简练化、系统化,让学生深文浅读的同时,又避免了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写导学案。通过阅读方法的示范,较好地发挥了导学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鉴赏,最后学会将阅读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有效避免了学生为阅读而阅读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层层推进,延伸拓展

优秀的导学案往往结构合理,其中的问题彼此应有梯度和联系,遵循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领,能力应逐步获得提升和扩展。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鲁迅的文章学生并不好理解,所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我们将导学案分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引领探究、高考真题演练四部分。我们在自主预习的整体感知部分 ,设置了两个问题,分别是“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君。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其他几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归并为几部分?理由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梳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主要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生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你可以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快速阅读一、三节)”,以及“通览全文,作者的‘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燃烧,这种情感触及的‘真的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等几类人,分别指什么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来合作探讨作者的爱憎之情。在引领探究部分,则主要是结合课本的课后练习,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纪念性文章的思想内涵。在“高考真题演练”板块,我们选择了两道与课文内容练习紧密的高考题,一道是2011年湖北卷,“某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另一道是2011年江西卷,“参照下面鲁迅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通过这两道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对作者和主人公的认识的习惯。当然,导学案的编写根据所教课文的具体内容,应灵活设置相应的板块,切记模式化和程式化。否则将会影响导学案使用的效率,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浪费学生的时间,最后流于一种形式。

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导学的有效性,设计时应努力优化问题设计,让导学案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让师生通过导学案这一载体能获得教学相长。

[注释]

[1]卢明.让导学案成为提高语文预习效果的催化剂[J].语文教学通讯,2014(1).

[2]冯辉梅.语文教育的省思与突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46.

[3]黄本荣.“导学案”:不是天使,更非恶魔[J] 语文教学通讯,2014(4).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刘和珍导学案学案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乡愁导学案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