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学音乐教育

2016-05-30袁萨仁格日乐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预设美的情感

袁萨仁格日乐

【摘 要】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关于现今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在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音乐教学当中,作为教师要倾注人文关怀,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以人为本”,让音乐的花朵在小学生心灵深处开放,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创造社会的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充满温馨。笔者作为教学多年的音乐教师,下面谈谈个人在音乐教育上的体会和建议。

一、促进德育与美育均衡发展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它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是最具教育本质的人的教育。

音乐具有美的属性。音乐的美是内在于音乐之中并能够为审美主体所感知的美。它是主客观完美结合的产物,即审美客体对象美与不美,不仅取决于审美客体对象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和审美价值,而且取决于审美主体是否能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音乐美存在于健康的音乐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之中;音乐美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音乐审美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引导人们求真、向善,通过对美的感知、判断和体验,得到美的享受与启迪。

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渲染,激起人们心理情感上的共鸣,使音乐中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音乐教学中,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审美主体上容易产生共鸣。如学生在欣赏英雄题材的音乐作品时,会同时产生对音乐形象之美的赞叹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在同一过程中,欣赏主体同时产生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音乐教育使德育与美育相融合。

二、建立新的“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氛围

现代教育观认为:“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孩子的思考能力激发出来,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给孩子提供指导与支持。”所以,老师不仅在讲台上要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进行交流、合作,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教育环境,做到恩威并施,不仅要成为他们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一个相互交换意见、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常常与老师交流,说出心里的困难与喜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建议教师用一种“伙伴型学习”方式,就是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间互相探讨,变常规的讲台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把乐器带入课堂后,让学生自由组织,表演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当然,一堂课的交流也可以由多个方式相结合,自由运用。

三、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

音乐不是一种具象的艺术。音乐艺术的模糊性、自由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和创造的广阔空间。音乐世界充满诗情画意,带给人无尽的想象。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激活人的形象思维,丰富人的审美想象力,使人以一种生动而鲜明的方式探索未知世界。

科学教育注重并擅长理智,音乐教育注重并擅长情感。如果我们能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求得平衡,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学生通过音乐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感受科技产品中蕴涵的艺术要素,了解艺术想象和审美要求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音乐中的“想象美”,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关注音乐,关注科学,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四、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教学”与“动态生成”的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预设教学形式要求老师将所有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课堂内的问题等全都事先准备好,设计出来。但这样就无法做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所以预设内容要为“动态生成”出来的目标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目标也许是没有预设到的,这是对预设目标最好的补充。任何精彩的音乐课堂都不完全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与生的互动中,心与心的沟通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情感与情感的共鸣中生成出来的。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实现“预设教学”与“动态生成”的结合呢?音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这不意味着预设教学是不需要的,课程的深化应该把握预设教学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课堂在注重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必须关注预设内容,动态生成的模式不是降低了预设的要求,反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的内容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基本保证。预设生成教学是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音乐教学,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预设教学对待教学的态度相对来说则比较保守,重视的是学生的集中思考的能力。而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正是在发散思考和集中思考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中发展并逐渐提高的,二者要互相协调平衡,才能真正将动态生成与预设教学结合起来。

五、促进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有20%依赖于智力因素,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里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情绪智力因素即情商(EQ),主要体现在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能力五个方面。音乐教育关注人的情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教育效应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在于情感的熏陶、净化与顿悟。音乐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感知、情感和想象的发展。

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的协同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内涵所在。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音乐是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直接、更强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拨动人的心弦,满足人的内心需要,引导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重视音乐教育,能促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和情感两方面均衡发展。

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更新传统音乐教育理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单纯地灌输音乐,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以启发式、诱导式教学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给学生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缺点,老师作为指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师生平等、民主,互敬互爱、教学相长。要建立必要的民主生活制度,让学生在和睦的氛围下轻松地学习,老师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老师从严厉变为和蔼,师生从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在教学上由原来的单一转为多样,方法上由繁琐变为简单,让学生由原来的厌烦转为积极,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发挥学生内在的天赋与潜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发挥最好水平,又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沉重,特别是在情感上,能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给予他们信心,从而在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充满丰富多彩的美好幻想。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让美好的小学音乐教育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让素质教育充分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好同时,塑造快乐、向上的性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大众文艺. 2011(16).

[2] 孙雷.新形势下小学音乐课的上法[J]. 成才之路. 2011(15).

猜你喜欢

预设美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