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病句辨析题的解答
2016-05-30陈芳明
陈芳明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各类病句还是有一些显著的标志,亦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一、辨析病句八大标志
1.看介词的使用
例如:“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句里由于介词“对”的存在,主语被掩盖住了,造成句子无主语。
2.看数量词的使用
例如:“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例句里“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应将“岁月”改为“日子”。因此,如果句子中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要考虑是否搭配。
3.看关联词的使用
例如:“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例句的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我们的城市”前面。复句中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前面(异前同后)。如果关联词放错位置,就容易造成语序不当的问题。
4.看并列词语的使用
例如:“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等,存在包含关系,是并列列举不当。
显然,破读字与如字虽然词形相同,但破读字与如字是不同的词。例如“雨”,董琨先生说:“我们今天说是名词,但上古不说‘下雨,而只用一‘雨字来表示下雨,甚至可以带宾语,如说‘雨雪。所以在古汉语中,‘雨是兼属两类的词,这叫‘兼类。”这就是说,“雨”在古代汉语中有名词和动词两类意义及用法,前者为如字,后者为破读字,二者均是“雨”这个词所兼的类,不能把后者当作前者的活用。具体道理上文介绍兼词时已分析,此处不再重复。
像“衣”“王”这些破读字也是这种情形,都不能算活用,之所以今天有不少人把它们当作词类活用,就是因为现代汉语里它们是名词。在今天的语言里,“雨”只有名词一种词类,拿这个语言事实去看古文里的“雨”,就觉得它是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可见,以某个词今天的通常词类作本用去确定该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活用,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所以,活用的讨论,要在“共时”的层面进行,而不能在“历时”的层面进行,否则,在古、今两种不尽相同的语法体系中,难免犯以今律古的错误。
但是,目前所说的词类活用的例子,有一部分确实是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交叠以后得出的结论。也许这么做是为了教学中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但有一个弊端是显见的:学生容易对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词产生错觉,如果我们立足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明确告诉学生,“雨”在古代汉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有“降下”的意思,学生也不难理解“天雨雪”这样的句子。这也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743403)5.看否定词的使用
例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句中“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又与实际相反,造成否定不当的语病。如果句子中出现“防止”“阻止”“否认”“怀疑”“缺乏”等否定词,这类词后面再出现“不”这类否定词,表达的意思往往与原意相反,容易产生否定不当现象。
6.看两面词的使用
例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能不能”后面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的词语,造成语病。
7.看代词的使用
例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句中的指示代词“这方面”,到底是指“搜集史料”呢,还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8.看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
例如:“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歧义,“著名航天专家”是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不清楚。如果句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就要条件反射似地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从一般的排序方法看,多层定语一般次序是: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二、辨析病句的规律
从以上辨析病句的标志性内容,可以归纳出下面一些规律。
1.句首出现了“在”“由于”“通过”“经过”“使”等介词时,要考虑句子是否因滥用介词造成了主语残缺;如果看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首先要检查关联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其次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如果搭配和位置都没有问题,那么就要检测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2.句子出现数量词,就要想想数量词是否用错。使用数量词要注意:表示下降不能用倍数;概数与确数不能同时使用;数量词不能修饰集合概念;单个列举不能与“等”或“等等”连用。
3.句中出现关联词语,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关联词是否搭配,分句间关系同关联词是否吻合,分句间有无必然的逻辑关系。
4.句中有并列成分,如“和”“与”“及”“同”“跟”等词或顿号时,我们应考虑搭配是否恰当,照应是否明确,并列词语有无从属或交叉关系
5.句子中出现了“不”“没有”“否”“不能”“否则”等否定词或反问句中有否定词时,就要考虑是否由于多次出现否定造成了表意相反。
6.出现“是否”“是不是”“能否”“能不能”“好不好”等词,考虑是否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7.代词出现,要考虑代词指代句中什么内容,句意是否明确。
8.句中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应考虑语序是否恰当,是否有歧义。
9.句中有判断动词“是”,要考虑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恰当,是否残缺宾语。
10.句中出现敬辞、谦辞,应审查是否用错对象。
11.句中出现“十分”“非常”“很”“过分”等副词,考虑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总之,辨析病句要大处着眼,看句子,看是单句还是复句;小处探寻,看短语,看词语运用。重点是抓标志,理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辨析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