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2016-05-30谢巧珠
谢巧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一认识使得当今的教学特别重视正确全面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富于创新的人。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正如古语说得一样: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应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教职,力求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学会学习。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
学生在自学语文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丧失自信心,二是怕苦畏难,三是基础差,无从下手……种种现象表明,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倾向,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难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肯定学生的用法成效,培养用法信心,把自信心转变为学习动力;其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学习方法指导中,目标是方法的能源,没有过“河”的目标,无所谓“桥”和“船”了,但学习目标要与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求不要过高,以免产生信心不足;再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先从最基础的题目入手,循序渐进,逐步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意志坚强,才可以克服自学过程不良情绪的干扰,把自学行为与决心贯彻始终。
二、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下面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几种自学方法。
(1)批注法。批注法是学生在自学语文中一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每读一篇课文,就得边思考,边用笔在自己的课本上圈划出重点和难点,把自学感想、疑难问题等记在课文旁边,这样既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中的重点难点,把握主旨,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请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学体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加深对课文领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提高自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示范法。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它多用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练习。例如教师按某一学习方法的要求,选好具有代表性的段落(示范段)作为指导学习方法的例子进行教学,一段教完后,立即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按示范段总结的具体学习方法去学其它段落,其中教师可作必要的帮助。经过几次训练之后,最后,让学生独立自学。
(3)自悟法。自悟法是学生在自学实践中自我领悟的一种较高层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不可越俎代庖,必须以教师的集中型思维诱导出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章可循,又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通过自我领悟,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在教学《我的伯文鲁迅先生》第二段,可以设问: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读懂了什么?大多数学生理解肤浅,有的甚至造成错觉。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在适当做些引导之后,(如引导学生思考仅仅是鲁迅记性好吗?鲁迅在夸耀自己吗?)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二段内容反复读几遍后,自己去领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我理解、领悟。最后经过一番自我探索、一场讨论后,大家明白了这句话表面是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在自学中领悟文章句子的含义。
除了以上介绍了几种自学方法外,还有提纲法、质疑法、联想法等等,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好处。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应从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三、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众多学生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知识标识出来,该写的要写、该记的要记,自觉做好笔记。
(2)养成积累资料的自学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少流,无以成江海。”想学有所成,必须在自学中学会积累资料,摘录式的笔记,剪贴式的笔记,编号提纲式的笔记,这些都是积累资料的好办法。
(3)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自学语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和词,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词汇,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一经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即使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把终身受用的金钥匙仍然会发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