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

2016-05-30陈亚妮

关键词:王莽新政

陈亚妮

摘 要:王莽在政期间,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树立威信、巩固统治地位,不断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其中的货币改革最为重要。本文具体分析探讨了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进而根據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的失败引发了一些的思考,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新政;王莽;币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K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18-03

据《汉书》记载,生于公元前45年的王莽原是汉元帝的一位外戚,且自幼坎坷,跟随各位叔父长大,而王家权倾朝野,是西汉的显贵家族。但王莽却生活简朴、行事低调、勤奋好学。另外,王莽还严谨检点,服侍母亲、寡嫂及兄长遗子,并善于交接贤士、行事殷勤周到。所以王莽因谦恭俭让、尊敬长辈和礼贤下士而成为道德楷模,并逐渐接近高位,进而于公元8年12月,迫使王政君退位,并顺理成章的登基称帝,首先开启了禅让制的先河。但王莽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人物。根据正统观念来讲,王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篡权夺位的叛逆臣子,且相关史著也明确对王莽持否定态度。不过,辛亥革命后,很多史学家将王莽誉为无私、有远见和有作为的社会改革家,且胡适也在《王莽》和《再说王莽》两部作品中,赞王莽为社会主义者。

一、王莽新政

汉末,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王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树立威信,巩固统治地位,大力推行一系列涉及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比如,县名及官名改革、土地改革、商业改革和币制改革等。但是,王莽改革意在复古,基本上没有革新的意识和意图。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一)实行土地国有制

西汉初期,社会呈现一片祥和安定的局面,而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发展土地私有制,但农民却受到地主和商贾的严重压迫,以致出现了变卖子孙和田宅来抵债的现象。且自汉武帝至哀帝年间,甚至呈现出百姓饥饿、妻离子散的社会局面,这都是因为政府减少税收,地主强占土地造成的,因而王莽于公元9年至12年,颁布了王田制,即土地国有制,并规定:天下田地都属于国家所有,仅将土地分配给国民永久使用,国民不得私自买卖和兼并土地,这种制度的颁布,使得王莽借机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回。虽然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有田可耕、有税可收的局面,进而让社会更加安定。但王莽推行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唐虞之道,遵从了天下都是王土的观念,以致其抵抗汉末年间土地兼并情况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遭到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因此,王莽在社会压力的迫使下,于公元12年恢复了自由买卖土地的制度。

(二)推动奴婢改革

王莽执政时期,买卖奴隶的现象非常普遍,因而富户储备奴隶的情况,使得政府在税收及人口方面的损失巨大,于是王莽颁布了私属制,即规定富户不能随便买卖奴隶,只可作为私奴,若私自买卖,立刻将奴隶没收,作为官奴。私属制虽然规定不能买卖奴隶,却未解放和改变奴隶的身份,所以同样未得到人们的支持。而且,地主和官僚依然暗自买卖奴隶和土地,从未停止过,所以很多人被处以重罪,使得官僚和地主也更加反对土地和奴隶改革。因而奴隶改革也未得到有效推行、实施,最终迫使王莽让步,恢复了奴隶买卖制度,奴隶改革又以失败告终。

(三)实行五均六筦制

王莽时期,为了抵制商人过度剥削农民,有效控制高利贷和物价,以改善政府财政,王莽在公元10年大力推行、实施了五均六筦制,并在南阳、长安、邯郸、洛阳及临淄及成都六地增设五均输官,并赋予其相关职责:平抑物价,即在每季的第二个月制定货物价格,若遭遇通货膨胀,均以平均价格出售,若货物滞销,则由政府出资收购;征利税,即各工商业都要进行登记,并按时上缴1/10的纯利,以供政府贷款给农民;征地税,即增加有田不耕农民的缴税项,并缴收无业游民的相关税费,或将其充为劳役;赊贷,即无钱祭祀、丧葬的人民,可免息向政府贷款,而想经商却资金短缺者,也可低息向政府贷款。

上述均为五均赊贷的相关内容,而六筦是指将公共事业五均赊贷、盐、名山大泽、铁、钱布铜冶和酒收为国营,并统一由政府进行管理,以便解决当时的垄断局面。

王莽推行五均六筦制度时,因为货币和商品严重不足,再加上管理措施也不完善、健全,因而只能依靠富商来推行,这反而成了富商剥削农民的最佳机会,并促使官商形成更具危害力的垄断性经营,而主管官员更是借由控制名山大泽的机会,开辟新的生财道路,并开拓了权利的财政支撑空间。因此,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筦制度,不仅未给国家增加收入,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还打击了手工业者和正当商人。

(四)推动币制改革

王莽登基后,规定货币为布、金、钱、银、贝和龟,并规定布货为10种、金货为1种、钱货为6种、银货为2种、贝货为5种以及龟货为4种,以取代自汉武帝出现的五铢钱。

(五)通过《周礼》推动政治改革

王莽素有崇古情结,并将周公当作偶像,所以,王莽假借周公的名声,推行政治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唐虞之道。因而王莽在公元9年,大肆更换官名,并在中央增设大司马、大司徒和大司空等高位,又将大司农改为羲和等等,以恢复古代管制;在地方将都尉改为太尉,将郡太守改为大尹,将县令改为宰等。王莽在这些政治变革中,都将周官作为标准,具有强烈的复古意味,而官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却未发生改变,使得简单的事物更加复杂化,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六)重新划分行政区和实行秩禄制

公元9年,王莽根据《周官》和《王制》,改变了秩禄之号,将官位定为士、大夫、卿和公,并定士为百石,而卿为中二千石。此外,王莽还用世袭制替代了任选官吏制,同时根据《尧典》将十三州改成十二州,并在同年大肆更改宫殿名和地名,即将长乐宫改成常乐室,将前殿改成王路堂;将长安改为常安等等。另外,王莽还将一直承袭的州、郡、县,改成州、部、郡和县四级制。不仅如此,王莽还在公元12年,将天下分为拥有2203个县的九州岛,以便恢复万国景象。

(七)削去王号和重新推行封建制

王莽改制时,还效仿周代的诸侯分封制,根据《诗经》和《尚书》,共分封了796各爵位,并将其子孺子婴、王安和王临分别封为安定公、新嘉辟和太子,以籠络人心。此外,王莽还根据《金策书》和《金柜图》将11名辅臣封为公,同时还为圣贤之后加封,如将姚恂封为初睦侯等。另外,王莽为了一同天下、提高皇权,将四夷君长削为章、下句丽、降奴服于等,引起了四夷的强烈反对。

二、王莽币制改革

在王莽新政改革的诸多举措中,最为重要的要属币制改革了。王莽的币制改革自篡位前就已经开始了,共实行了四次,不过,每次币制改革的成效都不理想,往往是有始无终。王莽币制改革的失败,再加上不切实际的实践和构想,使其政权很快解散。

王莽在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而当时王莽还未篡位,这次币制改革只是为了储备篡位经济而进行的。王莽借助子母相权的货币流通观念,大量铸造大泉五十、错刀及契刀等货币,同五铢钱并用。虽然王莽此次币制改革顾及了民间习惯和汉廷颜面,但虚价大钱的流入,依然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不法分子大量销熔五铢钱,以盗铸新币,使得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货币交换,而只能采用实物交换,为人们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另外,上层贵族利用黄金进行货物交换,使得黄金价值不断上涨,而王莽趁机收回黄金,以充国库,以将藏金和政权据为己有,但其做法遭到各方抗议,最终导致第一次币制改革失败。

王莽在篡位后的公元9年,实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起因是王莽忌讳刀字钱币,进而废止了错刀、契刀及五铢钱,并进行铸造小钱,然后以强迫的方式与大泉五十并行流通。王莽这次的货币改革,主要是为了消除汉刘的精神感召和政治影响,但这次币制改革破坏了专制铸钱制度,引发了严重的钱荒,甚至造成农商失业、食货荒废的局面,并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经济制度。

公元10年,王莽推行了第三次货币改革,这次主要是为了推行宝货制而进行的改革,也就是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制度。其中的五物指金、贝、龟、银、铜五种货币;而六名指金货、贝货、龟货、银货、铜货和泉货;所谓的二十八品,是指单位、质地及形态不同的二十八品钱币,且每品都是法定货币。但在这次改革中,货币更加混乱、差乎甚微,不便于百姓日常使用,且政府管理起来也非常麻烦,对于经济建设和生产更是无益,因而受到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所以说第三次币制改革是完全失败的。

经过前三次的币制改革铺垫,第四次币制改革显得更加水到渠成。迫于压力,王莽于公元14年消除宝货制,进而引发了新的币制改革,王莽在这次改革中,大肆仿铸战国平首部钱,仍以大小泉并行流通,但这次改革中的货布同样是虚值币,且引起人们大量私铸,最终使得货币更加混乱。

三、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失败引发的思考

由上可知,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是失败的。王莽起初面临匈奴外侵、土地兼并及奴隶递增等问题时,企图借助新政和币制改革来统治政权、削弱官僚和地主的经济实力,以提高皇权,进而赢得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但其推行的新政和币制改革太过理想化,根本未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进行,而是企图通过强权来推行改革。此外,王莽在货币改革中盲目铸造新币,废除了五铢钱,进而削弱了货币的信用和流通,导致财政经济处于瘫痪状态,最终危及政权。另外,复杂混乱的币制,使得民间交易非常不便,进而导致物价不断变化,且每次币制改革后的钱币都不断升值,其实质是剥削、掠夺了人们的财产,以致人们的生活更加萧条、怨声越来越高,使得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政权被大大削弱。而且,在新莽政权后期,由于饥荒和蝗灾泛滥,使得币值迅速下降,通货膨胀引发了百姓求死、民不聊生的严重后果。而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动变革、改朝换代。所以,王莽政权在起义军的反抗下,迅速瓦解。

由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的失败可知:第一,改革离不开正确、有效的理论指导。我们从王莽新政能看出,其意在复古,且照搬没有实践经验的《周礼》,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以致其在分配土地时,造成土地不够分配的局面,且在实行土地所有制时,得不到人民支持,所以说,若想成功改革,必须要有正确、有效的理论指导;第二,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王莽新政本身存在着理论缺陷,然而其在制定具体的策略时,却又未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同时也未完善、调整改革方法,只是一味的紧抓复古理论,完全凭借主观意念进行改革,而王莽直至最终失败依然没有醒悟,这也是新莽政权迅速瓦解的根本原因;第三,改革要以人民利益为前提,以领导为核心。王莽推行的很多新政都在半路夭折,这是因为改革者受到了一定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新莽政权始终是地主和官僚利益的代表,且其改革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主和官僚主义,在这种社会矛盾面前,改革势必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那么改革也就不可能会成功。而我国封建社会主义改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败的,不能彻底的改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终究还是因为改革者没有坚持正确的改革依靠力量和目标。虽然王莽改制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改变奴隶和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的混乱经济秩序,但其改革脱离了人民群众,且在制定政策时,也是以官僚和地主的利益为主,依靠地主和官僚改善人民的生活,这必然是不可取的,是无法成功的。因此,若想成功改革,一定要从人民利益出发,结合领导的改革目标,并在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不仅未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既危及到了上层贵族的财产和权利安全,又大大增加了百姓负担;王田制也因为官吏的腐败得不到切实落实;而赋税增加,使得民众更加一贫如洗。此外,每次实行货币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的价值,而废除通行已久的货币,同样是在剥夺人民的财富,最终导致人民大众倾家荡产。所以说,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的失败,是导致新莽政权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赵鸿飞.刍议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15(1):91-96.

〔2〕周曼.浅谈王莽“大泉五十”青铜钱范[J].理财(收藏),2015,(3):34-35.

〔3〕李廷海.从王莽新政的教训说开去[J].领导科学,2007,(18):46-47.

〔4〕俞艳庭.王莽新政与两汉三家《诗》学之兴衰易势[J].理论学刊,2010,(9):90-94.

〔5〕曹婉丰.略论王莽的币制改革[J].学理论,2013,(36):133-134.

〔6〕宋玲,尹长舒.西汉王莽的币制立法改革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55-57,64.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王莽新政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新政”爆款第一车?
关于新政的思考
王莽岭抒怀
王莽:儿子是我的垫脚石
新政
也谈王莽改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