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孩子具备谦让的品质

2016-05-30李建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小朋友学会家长

李建花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0-0119-02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谦让表现出来的是胸怀的宽广,是对他人的尊重。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谦让,学会关心照顾他人,能够得到其他家长的认同,学校老师的喜爱,在同伴交往中受其他同伴的欢迎。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谦让的品质是好的,但是怎样的孩子才是谦让,什么时候需要谦让,这是关键所在。有的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总是谦让,就会不懂得去争取,变得懦弱,什么都无所谓,所以不太能把握好孩子该如何谦让。其实,谦让的品质是孩子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处的表现。父母要培育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必须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教导孩子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是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孩子学会谦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兑现你对孩子的承诺,让孩子觉得他做到谦让他人,就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时,家长要切忌强迫的态度。有时候孩子忍痛割爱,将自己的东西谦让给他人,是威逼所为。这种谦让只是表面的,其内心并没有做到真正谦让,容易适得其反。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谦让的品质,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尽力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

个人主义通常来说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就要杜绝他们有个人中心意识。因此,有个人中心意识的孩子,通常难与他人相处,不懂得分享,自我意识强,给他人高傲和自大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很少有人与其交往,导致他们缺少同龄朋友。教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教导好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和感受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需要让孩子学会表达感恩,而表达感恩应该从学会说“谢谢”开始。我们要时刻教育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表示感谢。例如,当有一个人给他递一杯水或者送给他一件礼物的时候,孩子要主动说“谢谢”。如果孩子学会了说“谢谢”,那在他心里起码有了感恩的种子。

二、鼓励孩子学会谦让

相信很多父母都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种品质。但是现在的孩子,一家一个小皇帝,小公主,都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人和事情都希望围绕着自己转,所以,家长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学会谦让。例如,你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公园里面只有一个秋千,你的小孩已经玩了一阵子,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想玩,你可以鼓励孩子让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人玩十分钟,这样大家都开心。

三、多给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应时刻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孩子生日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蛋糕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公交车上别人给孩子让座时,让孩子观察一下,车上还有没有比他更需要座位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时,父母不要把这种机会变成一种假象。一个孩子在家大方的不得了,家里无论谁向他要东西吃他都大方地给予。家里人都为有这样一个孩子而骄傲,同时大人们为了表扬孩子的大方而经常把吃的还给孩子。有一次,小表弟来家里玩,见到他手里的香蕉也想吃,孩子的妈妈说:“小宝贝,给表弟咬一口。”小表弟便—口咬了下去,没想到他“哇”的一声哭了。

四、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生活,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

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学会谦让。

孩子们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被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用“孔融让梨”之美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也可以用父母质朴的关爱来呵护孩子,但更应该以理智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善良,学会竞争,这将会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总而言之,家长切记,自已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学会礼让,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经常身体力行,用行动证明,让孩子深刻体会到谦让的好处。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小朋友学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找茬儿
家长请吃药Ⅱ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