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R模型的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研究
2016-05-30李亚茹何建佳
李亚茹 何建佳
摘 要: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背景下,违悖道德原则和攫取自我利润等企业败德行为现象日益凸显,掌握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规律可以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监管。以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败德行为在网络结构中的扩散过程与病毒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引入SIR模型,并构建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用C语言编程实现复杂的传播模型计算,研究在不同传播概率下败德行为在网络结构中的传播能力,并据此给出减少败德行为传播率、增加败德行为免疫率、借助新闻媒体和学者等舆论力量、提高企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加强行政监管和法制建设等应对性策略,以求达到对企业败德行为的防范与治理。
关键词:企业败德行为;网络结构类型;病毒传染模型;预防网络传播模型
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2-0210-04
0 引 言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某种深刻的非线性的现代性社会演化,人们的心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源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家对资源、社会等领域全面控制的淡出,原有高度重叠的“总体性社会”(政治、经济、意识重叠)发生着悄然的蜕变,曾经束缚的经济得到释放,社会被激活[1]。在社会活起来的同时,各领域也出现了失范征候。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的一些败德行为(或不良行为,或不法行为)日益凸显。因此对企业败德行为的理性分析成为当前学术界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王蕾[3]从企业道德的底命题出发,提出了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和企业怎么样讲道德;谢玉进[4]以“义”和“利”为逻辑起点,从系统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问题;胡凯等[5]则从企业所有制形式出发,探索企业道德的边界,以及企业道德边界的公正;高娜基于2013年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公众对企业道德状况的评判;齐善鸿和吴秀莲[6]则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道德的构建问题;高小玲[7]从“制度规范”的角度认为企业伦理与公司治理的结合实质上是明确某些道德内容,促使原有合德循礼行事的自我意识转化为道德主体的无意识的守法自觉行为。上述研究,对提升企业道德意识,厘清企业道德水平和非道德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对企业道德领域和企业败德行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纵观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探讨与辨析,内容多集中在对其必要性(necessary to be)、必然性(certain to be)、应然性(ought to be)的研究,以及通过对败德行为的相关实证研究,探索其防范与治理机制。鲜有涉及对企业败德行为本身传播或传递机制的探索与防范。在当前时代下,随着网络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产、获取和转发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当行为主体通过有意识地发动和介入
违悖道德原则,攫取到自我利润或效用极大化的经营活动,而一旦欺诈获得暴利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惩戒时,负向激励就会在社会中出现传染性地扩散。伴随着企业关系从链式发展为网式,这种扩散性非局限于某一具体企业或特定企业,其往往会在所有企业组成的网络结构中传播和扩散,特别是当外部条件和相应时机成熟时,这种传播和扩散就会迅速呈现和膨胀,使得败德行为成为一种流行的“潜规则”,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行环境,也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为此,文中试图以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为逻辑起点,基于企业败德行为在网络结构[8]中的扩散过程与病毒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引入SIR模型[9],并构建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用C语言编程实现复杂的传播模型计算,研究在不同传播概率下败德行为在网络结构中的传播能力,以此探索和剖析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机制,并给出针对败德行为传播的应对性策略,以求达到对企业败德行为的防范与治理。
1 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
1.1 模型介绍
SIR模型满足3个基本假设,第一,研究个体总数固定不变;第二,已感染者与易感染者有效接触时会以一定的概率传染给易感染者;第三,已感染者又会以一定的概率获得抗体后成为免疫者,免疫者由于有了免疫能力不会再次被感染[10]。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过程很好地满足以上3个假设。首先,在研究范围内,败德行为传播的企业数量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其次,一些企业可能会受到败德行为信息的影响,自己也有可能产生败德行为,并将这些败德行为传递给其他企业;最后,免疫企业(富有正义感、坚定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可能不会再次传播败德行为的信息。企业败德行为传播过程与病毒传播过程同样具有可传播性、破坏性、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和难以彻底清除等特点。因此,文中选取SIR模型对企业败德行为传播进行研究,探究其传播特征。
1.2 模型构建
SIR模型中企业败德行为传播的过程如图1所示,研究企业分为3类:易感企业、感染企业和免疫企业。易感企业指虽未对败德行为信息进行传播,是具备传播能力的企业;感染企业指受到败德行为信息的影响,是传播该信息的企业;免疫企业指对败德行为不具备传播能力的企业。
根据网络结构的随机性和扩散性,3类企业的状态会以一定的概率在易感状态S、感染状态I和免疫状态R之间进行转换,转换过程遵循如下假设[11]:
1)在企业败德行为传播中,研究企业总数N不变;
2)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的主体包括易感企业S(t)、感染企业I(t)以及免疫企业R(t)。
S(t)+I(t)+R(t)=N;
3)在t时刻,3类企业在研究企业总数N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s(t),i(t)和r(t),即s(t)+i(t)+r(t)=1.在初始时刻,败德行为易感企业所占比例设为s0,即s(0)=s0,感染企业所占比例设为i(0)=i0,免疫企业所占比例设为r(0)=r0;
4)在以t时刻为起点的某个单位时间内,如果感染企业在与易感企业有效接触时,会使易感企业重新评估其利益从而有可能变为感染企业,设每个感染企业能感染的易感企业与此研究范围内易感企业总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α,称为败德行为传播率;感染企业在传播败德行为信息后,败德信息被披露,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惩罚,使其利益损失大大超出败德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时,感染企业对自身的得失进行评估,相关部门也会对再犯进行更严厉惩罚的情况下,感染企业将不会再选择实施或者传播败德行为,也就转化成“免疫企业”,感染企业进行预期评估后变成免疫企业的数量占感染企业总数的比率为常数β,称为败德行为免疫率。
根据假设,在以t时刻为起点的某个单位时间内,每个感染企业能感染的易感企业与此系统内易感企业总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α(败德行为传播率),则在这个单位时间内能使αNs(t)i(t)个易感企业变成感染企业;而感染企业变为免疫企业的数量为βNi(t),所以感染企业数量Ni(t)的实际增加量应该剔除这部分企业数量,即有:
2 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分析
企业败德行为传播的拓扑结构是由多个企业节点以及合作企业节点之间的不同合作方式所构成的网络结构,网络类型是根据企业节点在不同结构中相互连接的方式被定义的。常见的基本网络类型是直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混合型网络。由于直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网络结构涉及的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不具有代表性,又根据王筱莉等[12]曾在均匀网络上研究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所以文中选取稳定均匀的混合型随机网络结构。
假设:网络中有500个节点,并遵循条件500个节点之间随机连接,选取随机数据500个,设其网络平均传播能力为μ,500个节点中传播能力最快的节点即关键节点为m.相对于常见的病毒传播模型(SIR)而言,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并不存在某一特定值或属于某个取值范围的传播概率和感染密度。因此,利用C++软件分别讨论当传播率α为0.1,0.2,0.3,0.4,0.5时的传播能力大小,得出数据并作出图2~图6共5个图。
5个图中,横轴代表当传播率为α时,网络上每个节点的平均传播能力在[0,max](横轴上最大的数)范围内浮动,图中以一定的间隔来划分网络节点的平均传播能力;纵轴代表在一定的传播能力区间内的网络节点个数。如图2所示,当传播率为0.1时,网络上每个节点的平均传播能力在0~35范围内浮动,而且在传播能力为10~15范围内传播的节点个数较多。
利用C++软件得出来的数据,分别计算当败德行为传播率α为0.1,0.2,0.3,0.4,0.5时,网络的平均传播能力,如图7所示。
由图7得到如下结论:
1)败德行为传播率α越大,网络的平均传播能力越大,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传播能力也越大,感染者的数量也会增加,免疫者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能力越大。
2)败德行为传播率α不同时,网络的平均传播能力和网络中不同节点的传播能力同样也不同,每个节点的传播能力要考虑其在网络中的节点位置,易感者、感染者和免疫者的数量也要考虑传播率和网络结构类型,即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能力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视情况而定。
最后,根据企业败德行为预防网络传播模型,若要减少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能力,则要减少企业败德行为的传播率α,易感者S,感染者I以及易感者S和感染者I在研究公司总数N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败德行为免疫率β,免疫者R和免疫者R在研究公司总数N中所占的比例,控制关键点m的传播能力,并采取及时的应对性策略。
3 防止企业败德行为传播的应对性策略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背景下,网络结构作为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创造的组织形式,是通过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形成的。在企业败德行为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是应对企业败德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为了能够实现对企业败德行为扩散的有效预控,因此提出以下应对企业败德行为的对策:
3.1 减少传播率,增加免疫率
企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附于社会关系网络,个体在网络企业合作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延展。若要减少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需提高其对于风险的感知能力。减少α和增大β,对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演化、过程和结果的知识,了解的越充分越能增强其对企业败德行为的免疫能力,尽可能减少传播途径,并重视其已有经验,从而缩短传播周期,降低恐惧感。
3.2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逐利动机高涨,但考虑到企业经济活动的长期社会后果和社会效应,企业应该在追求利益相关者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主动维护非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企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感。
3.3 加强行政监管和法制建设
加强行政监管和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尽可能地发挥激励约束功能,激励行为主体自我激励。通过社会强制性力量使败德行为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加大对企业败德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对减少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和扩散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建佳,徐福缘.面向和谐:管理的嬗变与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基于复杂性、人类合作视角的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3):16-22.
[2] 高 娜.社会转型期公众对企业道德状况的评判——基于2013年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3):26-21.
[3] 王 蕾.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0(1):57-61.
[4] 谢玉进.试论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25-128.
[5] 胡 凯,胡骄平.论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充要条件[J].伦理学研究,2014(6):81-85.
[6] 齐善鸿,吴秀莲.企业道德建设的构想: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5(9):43-46.
[7] 高小玲.企业道德风险及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58-62.
[8] Safaei M,Thoben K D.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of the network type impact on time uncertainty in the supply networks with three nodes[J].Measurement,2014(56):121-127.
[9] 张明善,占英春.网络舆情传播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模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7(3):331-335.
[10]刘 丹,殷亚文,宋 明.基于SIR模型的微博信息扩散规律仿真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28-33.
[11]赵晓晓,钮 钦.基于 SIR模型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路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8(1):46-50.
[12]王筱莉,赵来军.社会网络中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34(5):424-428.
[13]崔 丽.“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企业良知—论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9,563(1):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