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2016-05-30马洁
马洁
摘 要:以1991—2015年陕西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获批项目的地区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及所属系统分布情况,揭示陕西省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提出转变观念,提升社会科学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因地制宜,发挥和突出陕西省社科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招贤纳士,加大社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流科研团队,加强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增强社科研究后劲力量;开拓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互惠互利,深化与其他省市区之间的科研交流、协作及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促进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C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2-0150-06
0 引 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立于1991年,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是我国目前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最具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最新方向和最高水平。设有马列·社科、党史·党建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3个单列学科。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及成果文库8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它对我国各省加强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繁荣发展其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学界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文献很多,归纳总结主要分为4类研究:第一,通过分析某一时间段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看某省的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如:黄华伟、杨端光的《“十一五”湖南省社科研究现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实证分析》主要对“十一五”期间湖南省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湖南省“十一五”期间社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寻求对策,推动湖南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第二,分析某一学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如:张林虎的《国家社科项目体育立项情况分析》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资助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第三,分析某一时间段某系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如:蒋晨的《近十年社科院系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分析》主要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料,重点分析2001—2010年社科院系统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基本情况、特点,借以探讨社科院系统在国家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现状及十年间变化状况。第四,通过某一时间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据,分析某一问题的研究发展状况。如:姚颉靖、彭辉的《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发展状况—基于1996—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立项的统计分析》主要通过对1996—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立项项目的统计与归类,分别从立项数量、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成果、项目机构、地域和负责人等方面加以定量分析,以呈现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该领域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但是,关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项目基金研究相关方面的文献尚无。因此,文中通过对1991—2015年25年间全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陕西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据进行统计,从获批项目的地区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及所属系统分布等5个方面,利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剖析陕西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现状,归纳总结立项特点,查找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1 立项数据分析
1.1 获批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
表1的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31个省区市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实力对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与各省市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往往是学科研究最普及、最深入,立项最多的地区[2]。1991—2015年25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7 608项。其中,上海以3 463项占据31个省区市的首位,占总立项数的9.21%,足以体现上海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其次是湖北、江苏、四川3个省共获批7 189项,占总立项数的19.12%,近五分之一的比例显示这3个省的科研水平;再次是广东、湖南、浙江、山东、河南5个省分别占据了立项数的第五至第九位,获批数均在1 500项左右,说明它们的研究实力均衡,获批数稳定;25年间陕西共立项1 421项,年平均立项57项,占总立项数的3.78%,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十,总体而言,陕西的获批数还是比较乐观的;其他21个省区市共获批17 053项,占总立项数的41.61%,不到总数的二分之一,明显落后于位列前十位的省市区。
1.2 获批项目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2为国家社科基金在全国和陕西的年代分布情况,1991—2015年,陕西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占全国立项数的3%,从增长速度来看,陕西的国家社科研究项目从1991年的13项增长到2015年的146项,项目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77%,5.88%,-61.11%,-14.29%,316.67%,-80%,200%,-26.67%,54.55%,35.29%,0,-4.35%,113.64%,4.26%,16.33%,0,17.54%,29.85%,26.44%,12.73%,15.32%,26.12%,-13.49%,-5.19%,年均增长率为29.18%.整体而言,陕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呈增长趋势,其立项增长率略高于同期全国项目年均增长率27.69%,这与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逐步重视,积极落实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社科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有关[3]。
1.3 获批项目的类型分布情况
由表3可见,陕西获批重大项目32项,占全国重大项目立项的2.28%;重点项目59项,占全国重点项目的1.76%;一般项目550项,占全国一般项目的2.28%;青年项目252项,占全国青年项目的
2.20%;西部项目468项,占全国西部项目的10.24%;后期资助项目48项,占全国后期项目的2.73%;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项,占全国中华学术外
译项目的0.71%;成果文库5项,占全国成果文库的1.95%.陕西各类项目的立项数分别占陕西立项总数的2.26%,4.17%,38.84%,17.80%,33.05%,3.39%,0.14%,0.35%.同期,8种项目类型获批数分别占全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的2.97%,7.10%,51.04%,24.33%,9.69%,3.73%,0.60%,0.54%.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陕西西部项目的占比明
显高于全国比例,其他项目均低于全国资助水平。由此看出,一方面,由于西部项目旨在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工作者重点围绕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因此在西部项目的争取上占据了较大优势。另一方面,其他类型的项目立项率均低于同期全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种类型项目的增长率,这也反映了陕西在社科研究的很多领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弱势。衡量一个省科研实力强弱的关键与该省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获批量相关,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获批者大多都是社科领域的领军人物,陕西获批2类项目的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了陕西社科领军人物在总体人才结构中仍然偏少、偏弱。在高水平的社科研究及对当前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并且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着力推出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方面尚需努力。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稳定增长是一个地区科研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其他项目申报的保障。陕西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上的弱势比较明显,为此必须加强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为陕西社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社科研究的后续力量有所增长。
1.4 获批项目的学科分布情况
表4的数据显示1991—2015年间全国和陕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学科分布情况。25年间,陕西的立项项目已经基本覆盖国家社科基金的26个学科,从各学科立项数上看陕西在应用经济、法学2个学科的优势明显,分别获得183项和128项,分别占陕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总数的12.88%和9.01%,研究实力雄厚,有较为扎实的研究力量和研究基础,在陕西的学科建设地位举足轻重。此外,中国文学、哲学、中国历史和理论经济的立项数分别为115项、107项、105项和97项,占全国各自学科立项数的8.09%,7.53%,7.39%和6.83%,这与陕西悠久的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在陕西学科建设的地位也比较重要。马列·社科、党史·党建、社会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管理学的立项数也超过了50项,政治学、人口学和宗教学的立项数也有40项左右,而统计学、国际问题研究、体育学、民族问题研究、世界历史、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11个学科立项数较少,25年共获批186项,仅占陕西立项总数的13.09%,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陕西这些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发育水平较低,科研发展不平衡,学科总体优势不突出。
1.5 获批项目的所属系统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所属系统分为高等院校、其他学校,各级党校,各级党政机关,省、市社会科学院,军队系统(包括地方军队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表5是全国和陕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所属系统分布情况,在陕西获批的1 421项项目中立项数量最多的是高等院校,共立项1 146项,占陕西立项总数的80.65%,遥遥领先其他系统的立项数,并高于全国占比;其次是社科院共立项107项,占陕西立项总数的7.53%;第三是党校共立项92项,占陕西立项总数的6.47%。这3个系统获批的项目数共占陕西立项总数的94.65%,其他四个系统的立项数仅占到立项总数的5.35%.这组数据表明陕西高校系统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争取上优势巨大,这主要是由于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高校诸多,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上占有绝对优势。
2 结 论
通过对1991—2015年陕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表明,陕西项目立项数逐年增加,获批经费额度稳步增长,社会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陕西的社会科学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随后又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给我国的社会科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3]。陕西应该充分把握这一大好契机,推动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根据文中的研究,陕西的社科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创新。
2.1 转变观念,提升社会科学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
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4]。陕西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社会科学在陕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仔细把握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良好科研环境。不断加强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形成重视社会科学成果、尊重社会科学人才的氛围。
2.2 因地制宜,发挥和突出陕西省社科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
陕西的社会科学发展除了需要紧扣国家需求外,一定要结合陕西的地理优势、历史文化和特色学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本地风格、区域气派的社会科学。首先,紧密结合陕西的地理位置,着力进行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次,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陕西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要积极结合这一优势,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历史问题。再次,联系陕西特色学科,以社会科学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方式、独特的视角发现特色学科中新颖的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科学问题。
2.3 招贤纳士,加大社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引进,加强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
当今社会,建设一流的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已成为体现学科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5]。一般来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负责人绝大多数都是社科领域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专家的作用和地位在社会科学建设方面尤为凸显。因此,提高陕西社会科学竞争力一定把社科领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陕西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社科领军人物的引进,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培育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及科研创新团队。这样才能有实力围绕国家宏观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大学术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承担起与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研究项目[6]。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引导、扶持其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7]。
2.4 开拓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
陕西应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平台的凝聚力和学术创造力,盘活各类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的人文学科,逐渐凝聚出相对集中的特色研究方向,不断推动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研究,加快陕西的社会科学发展步伐。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促进陕西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8]。
2.5 互惠互利,深化与其他省市区之间的科研交流、协作及科技资源共享
从社会资源区域分布来看,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位于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在内的各省区资源禀赋、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与东部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应加强联络,深化与其他省市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社科竞争力强的地区,特别是高校之间、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常性的开展科研情况座谈会,互相学习彼此的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分享最新知识等,也可以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进行联合申报,这样不仅增强了项目获批的机率,而且在研究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参考文献:
[1] 彭 辉,姚颉靖.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江苏省社会科学的竞争力[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1):85-91.
[2] 黄华伟,杨端光.“十一五”湖南省社科研究现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实证分析[J].云梦学刊,2011(3):85-87.
[3] 陆根书,贾毅华,刘 敏.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3
[4] 王嘉毅,程 岭.西部省区国家社会科学立项研究中的比较优势——兼评甘肃省社会科学竞争力[J].社会科学评论,2013(6):61-66.
[5] 黄华伟.近十年农林高校社科发展状况——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0-123.
[6] 刘伟民,吕国光.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看云南社会科学竞争力[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4):29-34.
[7] 王晓丽,赵 勇,张云婕.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分析——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视角[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7):360-364.
[8] 黄华伟.近十年农林高校社科发展状况—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