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2016-05-30李玲封峰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产学研

李玲 封峰

摘 要: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科技创新;有序度;协同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G 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2-0124-05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产学研合作是企业、研究院所、高校三方联合,以灵活善变的市场机制促进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科技研发成果的市场化进程。自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知识创新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产学研在优化整合地方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完备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产学研三方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各自为政、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这就导致了整个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低下。企业科技创新与学/研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的进步促进学/研科技创新的进步,企业的R&D投入对于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这将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加政府的税收,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学/研的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于政府的经费支持。基于此,企业的科技创新必然会间接地促进学/研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学/研科技创新的进步也将显著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进步,在学/研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会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员,也会研究出丰硕科研成果。这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科研的人才来源,也能为自身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科研基础。因此,把握企业科技创新与学/研科技创新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地方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完备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复杂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构建和评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Beers等研究了本奎纳纳地区能源回收的区域协同途径[1],Tushman和OReilly提出了测度复合系统基本要素协同度的工具[2]。杨世琦、杨正礼等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发表了《区域农业系统自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的协调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一文,文中提出了有关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理论,以及构建了有关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曲周县的协调度状况进行了研究[3]。张令荣在其博士论文《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中,提出了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协同机理,从2个视角:“五流”子系统、节点企业子系统,研究了供应链协同内涵,重新构建供应链协同模型[4]。吴艳云在其博士论文《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研究》中通过其构建了区域经济与港口物流协同度模型[5]。孟庆松、韩文秀在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发表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一文中,从新的角度——协同学的角度提出了协调机制、复合因子等概念,通过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

科技、经济、教育三者的复合系统[6]。洪进、汪良兵等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发表的《自组织视角下中国技术转移系统协同演化路径研究》一文中,从自组织视角对我国技术转移系统协同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以及构建合理的模型[7]。王宏起,徐玉莲在中国软科学上发表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界定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作用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8]。

现有的文献对产学研合作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将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它们对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少。基于此,文中运用协同学的理论,首先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三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最后文中运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陕西技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了3个子系统各自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

1 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构建

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是指产学研各科技创新子系统在发展演化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体现着子系统由沿着各自轨迹独立地演变发展转变为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协同发展。文中采用孟庆松和韩文秀提出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结合产学研各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发展特点,建立协同度测度模型。

2.3 协同度测度指标选取

协同度指标的选取是有效测算系统协同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指标选取过多会造成计算量过多,产生过于繁杂和冗余的信息迹;另一方面,指标选取不当,会扭曲子系统真正的发展演化轨。文中基于时间维度,对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进行测度。基于时间序列的连续动态观测,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创新在产出方面的协同是二者投入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文中基于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的协同视角构建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其测算结果涵盖了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协同状态。由文中所建立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发展机理分析可知,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创新的序参量是决定复合系统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参量。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与客观性原则,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3.1 数据处理

由于文中所涉及指标存在计量单位的不同,不能直接进行相互计算,为了便于对数据直接比较,文中对原始数据矩阵按以下公式作无量纲化处理。

3.2 模型分析

3.2.1 子系统的有序度及产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

将表2的数据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再带入公式1,即可得到企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序参量分量的有序度,见表3.

在此基础上,将表3中数据代入式(3),即可得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各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见表4.

最后,以2008年的各科技创新系统的有序度作为基准年,将表3的的数据代入式(4),即可得到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见表5.

3.2.2 复合系统的协同度

根据表3及表4的计算结果,绘制复合系统协同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2009—2013年间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子系统、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产学研科技创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呈平稳演变态势且整体较高。

4 结论与建议

采用2008—2014年陕西省科技创新的数据对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子系统、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子系统三者具有较强的相互促进关系,说明三者的协同度正处于较为稳定的上升状态,即三者正处于协同发展状态,这主要归功于企业科技创新子系统、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1)从3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对复合系统协同度的贡献来看,在2011年之前企业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小于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且其有序度处于较低状态,2011年之后迅速回升并超过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这表明2010年之后陕西省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而陕西企业的研发投入在2012年首次超过科研院所。另外,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虽然有序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上升的速率是递减的,从表3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系统的产出有序度较低,这表明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系统的投产效率偏低,科技创新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地利用。

2)从总体上看,2003—2011年陕西省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整体协同度较高,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上升态势,但是目前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主要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的有序度。因此,为提高整个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系统度,陕西应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好拥有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的运行及奖励机制,使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和谐发展,产生协同效应。

3)政府作为产业的宏观调控者,应加快转变职能,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政策服务和环境服务,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使陕西的科技创新可以平稳有序地进行,通过政策的倾斜推动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Beers D,Biswas W K.A regional synergy approach to energy recovery:the case of the Kwinana industrial area,Western Australia[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49:3 051-3 062.

[2] Tushman M L,OReilly III C A.Winning through innovation:a practical guide to lea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newal[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3]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区域农业系统自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的协调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200-205.

[4]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5] 吴艳云.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6]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0,33(4):444-446.

[7] 洪 进,汪良兵,赵定涛.自组织视角下中国技术转移系统协同演化路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0):77-84.

[8] 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