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研究述评
2016-05-30仲怡帆
仲怡帆
摘 要:在国内,凡是谈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时,都一致认为:1895年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公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接连发表了一系列共计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的背叛引起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当前国内学者研究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时,主要谈及了以下马克思主义者对他的批判:帕尔乌斯、普列汉诺夫、卢森堡、贝贝尔、考茨基和列宁。那么这些人是怎样批判伯恩施坦的呢,又有怎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呢,本文将从以上六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给予解答。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卢森堡;列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由自由竞争时代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时代,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问题,第二国际内部发生了严重分岐。
一、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1895年恩格斯的逝世,对无产阶级的巨大影响,很快就表现了出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乘机向马克思主义进行庸俗卑鄙的攻击,自称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伯恩施坦,这时也撕下了虚伪的面纱,跟在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家的屁股后面,捡起他们的一些论点,对马克思生义展开了全面攻击,进行无耻的诽谤。1896年,伯恩施坦的第一篇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其后在《社会主义问题》总题下,接连抛出了一系列的文章。他公然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重新审查马克思的学说,宣称马克思理已经陈旧,要放弃革命,放弃社会主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在国际工人运的基本原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那么伯恩施坦是如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的呢?
在哲学方面,倡导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用庸俗进化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在经济方面,反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垄断组织的发展、交通和通讯的改进、信用制度的发展等等提供了防止经济危机的手段,否定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用柏姆—巴维克的庸俗经济学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政治学方面,否定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不必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就可以使资本主义社会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社会,否认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提出“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命题。
1899年3月,伯恩施坦出版其《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标志着其修正主义思想体系即伯恩施坦主义完成。
二、帕尔乌斯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在1896年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观点提出来之后,一开始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并并没有对其进行批判,包括当时的贝贝尔、蔡特金和考茨基都还对伯恩施坦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深信不疑。直到18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开始对伯恩施坦的观点提出批评。但是,是谁先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提出批判的呢?国内外有人说是卢森堡,有人说是普列汉诺夫,也有人认为是梅林,其说不一。根据我们看到的材料,最先对伯恩施坦进行批判的是《萨克森工人报》主编帕尔乌斯。
早在1898年初,帕尔乌斯就在其主编的《萨克森工人报》上连续写文章批判伯恩施坦的机会主义。帕尔乌斯认为,时至今日讽刺和温和的争论已不够用了。承认和批准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的解释无异于“消灭社会主义”。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对经济危机的致命作用所表示的怀疑只不过证明了他没有科学思想和研究的能力。他用来作为其全部依据的统计数字是“一些未经加工的材料”,从这些材料可以得出他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总趋势”的结论。如果有能力看到时代的征兆,那就不难看出,社会革命不仅存在可能,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生产之必需”。他批驳了伯恩施坦所谓的一次匆忙的革命将以党的“一场巨大的失败”而告终的说法。他以德累斯顿选区的名义提出一项决议案,宣布要消除现在国家的阶级性质不能靠改良,而只能通过革命。帕尔乌斯建议给伯恩施坦以组织制裁,他要求在党代表大会上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帕尔乌斯对伯恩施坦的批判在第二国际内部并没有获得较大的反响,因为他的语调和高傲的态度曾遭到不少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满。
三、普列汉诺夫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普列汉诺夫是1898年5月开始写文章批判伯恩施坦的,有人认为,他是第二国际内部第一个提出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从理论深度上说,“普列汉诺夫是从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批判过修正主义在这里大讲特讲的庸俗不堪的滥调的唯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高度评价;从政治上说,普列汉诺夫主张给伯恩施坦以最严厉的处分,建议给修正主义者最严厉的打击;从影响上看,普列汉诺夫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批判伯恩施坦的声势,而且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起来反对和批判伯恩施坦起了促进作用,是任何一个第二国际的领袖所不能比拟的。显而易见,普列汉诺夫最初开始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
普列汉诺夫卓有成效地批判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中的机会主义,促进了西欧工人党对伯恩施坦的批判,在第二国际中赢得了很高声望,捍卫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哲学及其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所进行的斗争的新阶段。
四、卢森堡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卢森堡是最早撰文批判伯恩施坦的革命家之一。卢森堡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理论是19世纪90年代来和20世纪初德国和国际共运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卢森堡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伯恩施坦进行了批判:
首先,盧森堡指出关于开展与伯恩施坦主义论战的意义和必要性问题:从根本上说,与伯恩施坦的辩论是关系到两种世界观、两个阶级和两种社会制度的问题。其次,她指出了伯恩施坦的思想渊源:卢森堡指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并非什么新创造,而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批评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结合。第三,关于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质:卢森堡认为,伯恩施坦不但要用社会改良代替社会革命,而且要用运动取消最终目的。而卢森堡认为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不能等量齐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夺取政权”是决定要素。第四,关于伯恩施坦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产阶级对工人实行和平收买的政策,使工人政党合法主义情绪泛滥,培植了一批工人贵族阶层,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第五,关于资本主义崩溃论有效性问题:针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时最好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弊端可以通过改良而克服。卢森堡强调,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性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之中,它无法治愈的痼疾——无政府状态“把这个制度赶进了一条死胡同”。她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崩溃,就是社会主义的胜利。第六,关于资本主义“适应性”问题:在伯恩施坦看来,资本主义显示出一种不断增长的“适应力”,随着它的发展,危机会逐渐消失,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卢森堡指出,事实恰恰和伯恩施坦的臆造相反,信用、通讯、垄断组织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危机,而是“加剧它固有的无政府状态,暴露它内含的矛盾,加速它灭亡的一个手段”。第七,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主义者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一论述,她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追求新认识的世界观。它不是僵化的、令人生厌的、一次性有效的形式。它利用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在历史的电闪雷鸣中最出色保持着自己的生命力”。
五、贝贝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争论来看,当时,以倍倍尔、卢森堡、考茨基、蔡特金等为主要代表都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批判。但是,首先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其次他们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理解也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的,因此在批判的过程中,他们自然的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倾向以及不同的批判方式。
那么,贝贝尔是如何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的呢?
首先,在经济方面,倍倍尔认为,伯恩施坦在谈到股份制的价值时大错特错了。倍倍尔通过对萨克森的所得税的统计来批判伯恩施坦否定贫困化理论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民来说,总的生活状况与富裕阶级相比丝毫没有改善。其次,在阶级斗争方面,倍倍尔认为,虽然今天阶级斗争的形式变得更讲人道了,但阶级矛盾并没有缓和,如果发生工业衰退,阶级矛盾就会尖锐化。他认为,推翻资产阶级社会只能是工人阶级的事业,因为所有其他的阶级都是把保存现存社会的基础作为共同目标。最后,针对伯恩施坦改良政党的提议,他重申社会民主党在本质上是一个革命的党。但是当我们能够取得改良时,我们并不拒绝改良。
他的结论是,“把目标推向遥遥无期的未来,使党丧失牺牲的勇气、热情、献身精神即斗争所迫切需要的一切品质,并且千方百计制造人为的困难,破坏人们对胜利可能性的信念,这是一种十分荒谬的策略。
六、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考茨基作为第二国际内的代表领袖之一,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表现基本上划分为两个阶段:1898年9月之前,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态度是动摇的;1898年之后,考茨基在就开始发表一系列文章批判伯思施坦的观点,驳斥伯恩施坦对马克思立义的玫击。
首先,考茨基批判了伯恩施坦认为社会民主党必须停止宣布他们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只限于要求在现存社会的范围内进行改良的策略,指出社会民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个实质,决定它不能够适应有产阶级的需要。其次,考茨基批驳了伯恩施坦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荒谬论据,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如何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出发,科学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三,考茨基批判了伯恩施坦歪曲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指出伯恩施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第四,考茨基考茨基批判了修正主义否定国家的阶级性,主张和平的、合法的道路的策略。他指出,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贫穷阶级的组织。
七、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首先,列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列宁认为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而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存在是修正主义产生的阶級根源;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其产生的认识根源。
其次,列宁对修正主义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修正主义哲学思想的批判,列宁认为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在哲学方面偏向了唯心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对立的;对修正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列宁有力地驳斥了修正主义者的“危机论”和“崩溃论”;对修正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列宁批判了修正主义用“阶级调和论”代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用资产阶级的国会制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最后,列宁对修正主义的反动实质进行了揭露:修正主义的政治观点实质上是自由派资产阶级的观点。
国内学者对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上六个人的研究,其他人涉及较少,主要集中于卢森堡和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研究,而其他人对伯恩施坦的批判研究则较少,还有像蔡特金和梅林对伯恩施坦的批判基本没有涉及。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的批判历程和批判观点,有利于我们对伯恩施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晓斐.倍倍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2]张保和.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认识与批判.
[3]罗骞.卢森堡对资本主义适应论的批判.
[4]詹真荣.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批判的回顾兼论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
[5]余汉熙.论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6]郑异凡.帕尔乌斯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
[7]延艺云.是谁最先开展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8]冷允清.普列汉诺夫实践活动初探.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